第184章 老刘是天命在身啊!贤婿啊,你这是
天命不在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4章 老刘是天命在身啊!贤婿啊,你这是,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天命不在身,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老刘是天命在身啊!贤婿啊,你这是
老刘是天命在身啊!贤婿啊,你这是要让孤儿寡母带兵打合肥?</p>
刘备吃了一惊,猛回头看向孔融,那眼神好似听错了一般。</p>
萧和亦是满眼意外。</p>
这个孔文举,竟然还瞒着自己,藏了这么一道口谕啊。</p>
先前初见时,孔融只给他看了那道遗诏,却没想到天子除了遗诏,还另有口谕。</p>
这道口谕,竟还是叫老刘自为天子!</p>
萧和惊讶之余,旋即明白了孔融先前为何要瞒他。</p>
这一道口谕,可是关乎到大汉帝位的归属!</p>
老刘凭借此谕,将来就能名正言顺,废除刘熙帝位,自己取而代之继承大统。</p>
而且这种取代,跟曹氏司马氏那种取代性质全然不同。</p>
曹家代汉,名为禅让,看似合乎法理,实则不过是掩耳盗铃,天下人皆知曹家是逼迫汉家天子让位。</p>
刘备则不同,本身姓刘不说,还是奉先帝遗诏,名正言顺的取而代之。</p>
合法合情又合理,谁也挑不出半点毛病,说不了半句闲话。</p>
更关键的是,这道口头遗诏,还是由孔融转述。</p>
孔融是何人?</p>
孔子之后,当世大儒,刚正不阿之名天下人皆知。</p>
这样一个人转述的天子口谕,谁会质疑其真实性?</p>
“主公的气运还真是好啊,这要说不是天命在身,谁信呢…”</p>
萧和心下暗自唏嘘。</p>
刘备吃惊过后,却是面露惶恐:</p>
“备乃刘氏子孙,匡扶汉室,辅佐幼主,乃是备义不容辞的责任,备焉敢…”</p>
“玄德公!”</p>
孔融却打断了刘备,正色道:</p>
“玄德公的志向品性,融自然是再清楚不过。”</p>
“然天子有言,只要帝位为刘氏所有,无论是谁,凡能中兴我大汉河山者,皆有资格继承大统。”</p>
“方今天下,有能力扫除汉贼,兴复我大汉者,唯玄德公一人而已。”</p>
“融以为,若真到了人心所向,天命所归那一天,玄德公当以江山社稷为重,万万不可推辞!”</p>
孔融这番义正严辞之言说下来,说到刘备是哑口无言。</p>
萧和不禁心下暗赞,大儒就是大儒,这大道理说起来是一套一套的话。</p>
而且是有理有据,什么江山社稷,什么中兴汉室,句句都重若泰山。</p>
这一通大道理压下来,莫说是刘备,连他也无言反驳。</p>
况且他根本就不想反驳,孔融本来就是说了他想对刘备说的话嘛</p>
“孔少府,备…”</p>
刘备吱唔了半天,却依旧不知如何回应。</p>
萧和眼珠转了一转,便趁势道:</p>
“孔少府放心,既有天子遗诏,若真到了那一天,我家主公为江山社稷计,必定不会推辞。”</p>
刘备一愣。</p>
我这儿还没点头呢,军师你就替我答应了?</p>
萧和却不给刘备考虑的机会,话锋一转:</p>
“主公,据咱们细作回报,曹操已率大军回许都,我料他不出数日,必会尽起大军来夺回宛城。”</p>
“这正是我们袭取宛城之目的所在,和以为我们为先帝举丧后,有三件事要做。”</p>
刘备的思绪,立时被引回了眼前局势,忙问萧和要做哪三件事。</p>
“这第一件事,主公当向天下人公布曹操弑君之罪状,号召四方忠于大汉的仁人志士,共讨曹贼。”</p>
“第二件事,主公当即刻着令于秣陵营建宫室,并护送皇后母子还秣陵,待战事稍有缓和时,主公便可以大将军身份,于秣陵扶立济阴王登基,继承大统。”</p>
“这第三件事,也是最为紧要之事,我们要趁着曹操主力在北,趁势将合肥拿下,以将战线推进至淮南一线,确保秣陵乃至江东之安。”</p>
萧和不紧不慢,道出了这三件事。</p>
刘备捋着细髯不住点头,深以为然。</p>
不管是谁射杀的天子,只要是曹操的部下,这笔账自然得算在曹操的身上。</p>
公布曹操弑君罪状,便是发动舆论战,令曹操人心尽失。</p>
至于扶立济阴王继位,续承汉室大统,告诉天下士民,我刘备手握大义旗帜,自然也是重中之重。</p>
然现下曹操大军兵临在即,一切事当以抗曹为重,济阴王继位之事只能先往后放一放。</p>
而先前平定江东时,萧和便曾向他提及,秣陵虎踞龙盘,乃形胜之地,当将他的霸府迁至秣陵。</p>
如今要扶立新君,秣陵自然也就成了都城的不二选择。</p>
“前两件事,伯温所言极是,吾即刻照做便是,这第三件事…”</p>
刘备话锋一转,却又问道:</p>
“曹操主力虽已北归,合肥一线尚留有近三万重兵,还有夏侯渊,张辽这等猛将坐镇。”</p>
“此番吾归荆州,带走了三万余人马,留给云长他们用于攻取合肥的兵马,满打满算也就五万人左右。”</p>
“伯温可有何奇谋妙策,可以五万人马,破了三万曹军镇守之合肥?”</p>
刘备言下之意,合肥方面己军兵力优势不大,想要硬攻显然不现实。</p>
以他对萧和的了解,既是萧和提到了合肥,想来定已胸有成算。</p>
“这计策嘛,原本和是打算走一步看一步的,不过出现了天子被弑,皇后母子投奔主公这件意外之事,和倒是想到了一计。”</p>
萧和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透出一丝别有意味。</p>
刘备精神一振,就知道自己没猜错,忙问萧和有何奇策。</p>
“按照原先的计划,主公当亲自坐镇宛城,将曹操主力拖在南阳,和则回往濡须坞,协助岳丈趁势攻取合肥。”</p>
“这个计划,可是稍稍改动一下,我可大张旗鼓护送皇后和济阴王回江东,途经濡须坞时,以慰劳前线将士为名,请皇后和济阴王…”</p>
萧和遂压低声音,将全盘计策,娓娓道了出来。</p>
</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