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寒门硬刚权贵
笨笨的古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4章 寒门硬刚权贵,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笨笨的古月,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有人瞬间转头看去。</p>
只见是李承乾破格允许列席小朝议、身着崭新青色七品官袍的石头!</p>
“臣石头,斗胆进言!春荒要赈,但新政万万不可缓!”</p>
“放肆!”</p>
王珪身边一位御史立刻呵斥道,</p>
“朝堂重地,岂容你一新进末吏妄议大政?还不退下!”</p>
石头被这呵斥惊得身体一颤,但想到田间地头那些盼着新政活命的乡亲,一股热血猛的涌上心头。</p>
“臣在策论中写过!清丈田亩,不是夺富!</p>
是让该交税的交税!让没地的农人有地种!</p>
农兵卫,不是耗费!</p>
是护着清丈能真正公平!是让穷苦人敢说话!</p>
弘文馆,更不是花钱听响!</p>
是给像臣这样的人,给千千万万的穷苦娃子,一条不用世代当牛做马的活路!”</p>
他越说越激动,忘记了朝堂礼仪,挥舞着手中的笏板。</p>
“王尚书说国库没钱!臣不懂大账!但臣知道!</p>
那些被清丈出来的田,原来藏在世家大户手里,是不交税、少交税的。</p>
现在它们充了公,或者分给了农人,那以后就该按实缴税。</p>
这才是长远的钱!</p>
农兵卫护着新政,让地方官不敢像以前那样贪,收上来的税,漏进贪官口袋的就少了。</p>
这省下的钱,难道不够填窟窿?</p>
还有那些依附世家的大户,以前仗着势力,该交的‘常例钱’、‘捐输’都拖着赖着!</p>
现在新政立了规矩,农兵卫有了刀,他们还敢赖吗?</p>
把这些该收的钱收上来,难道不够赈灾?”</p>
他喘着粗气,看向了王越。</p>
“王尚书只算花钱的账,不算能收钱的账!</p>
只算眼前要命的账,不算长远活命的账!</p>
这不对!”</p>
殿内的所有人都被石头的话给惊到了。</p>
王越更是脸色铁青,气的浑身哆嗦。</p>
“你这个无知的小子!满口胡言乱语!</p>
土地丈量还没完全结束,新的税收制度也没确定下来,能增加多少收入怎么能随便断定?</p>
农兵卫刚刚建立,人员好坏混杂,怎么能完全相信?</p>
至于追缴那些长期拖欠的赋税,更是牵扯到方方面面,哪里是一天两天就能办成的......”</p>
“王尚书!”</p>
这时李绩突然站了出来,</p>
“石头说的话,虽然不够文雅修饰,但道理是实实在在的!</p>
新政推行到现在,河北、河南两地的土地丈量已经完成将近七成,被隐瞒的土地何止一万顷?</p>
要是按照新制度征收赋税,每年的收入何止能增加三五十万贯?</p>
江南、山东一带虽然阻力比较大,但农兵卫刚建立就打了胜仗,比如吴县陈实率领的那支部队,已经能保卫地方、震慑坏人了!</p>
再给些时间,追缴那些拖欠的赋税、严厉查处贪污受贿的行为,都不是空话!至于农兵卫的花费......”</p>
李绩冷笑一声,</p>
“一套皮甲加长矛不过三贯多钱,养活一个农兵卫士兵一年也才十几贯,却能保护一地的新政推行、安定一方百姓的心。</p>
这样的花费,比起过去世家大族豢养私人武装、在乡里横行霸道、损耗国家和百姓的财富,哪个轻哪个重?</p>
陛下心里自然清楚!”</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