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7章 基层变化,大宋圣天子,青衣散人,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今天是中枢部门会议第一个议题,是关于商业政策的放宽和调整。
江南运动之后,相当一部分的地主乡绅转向新的工业体系和商业体系。许文东案又有一批被牵扯进来,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再加上趁时代大势崛起的普通人。江南国资大规模整顿重组之后,有了大量的失业人口,虽说皇家事务所退股,但中枢部门提前做好了预备准备。目前,这些人多数已经被扩建的江洋集团吸收,少部分人可能还在这打工,领着救济基金,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陈阳平开口说道:"目前来看的话,帝国公司类产业的入行门槛有些高,我看是不是需要适当降低一下?"
帝国娱乐系统进行大规模整顿之前,由于相关产业带动的比较多,所以顺带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整改,释放了几代科技。虽说有小规模试验潮,但工作做得不错,通过扶持头部产业,吸纳人口和失业人群,没有造成大的风浪。
通过了《大宋帝国商业管理调整》。对于初始工厂的技别人数,资金投入,还有技术资质审核是比较严的。一方面呢,是为了淘汰一批,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第一批工人的权益,但代价也是有的,基本上都是土地士绅转型的少部分呢,是趁着局势拼了一把,成功完成阶级跨越的普通人。
周世军喝了一口茶之后说道:"但是如果资质下的太低的话,工人的权益无法保障?"
郑文东是今年刚入中枢部门,之前一直是底下跑调研工作的,算是一个补充。今年起,对于基层的控制会大大缩小,而且他还是正儿八经在底下农庄这个级别,干了十几年的属于火线提拔上来的。
郑文东放下茶杯,开口说道:"几位大人,我能说几句吗?"
陈阳平怎么说呢?通俗的说是理论和套数不对话,新东西无论是金融商业还是行政学习的东西,它都搞得不错,能力还行,但是思想有些守旧,认为只有科举出来的才是正途,所以郑文东这个火线提拔的基层干部有些一屑不顾。冷哼一声,不屑的说道:"有何见解,劝你还是不要说出来,免得令人贻笑大方"
周世军倒是没有那些架子,摆了摆手开口说道:"老郑,不要顾忌,没什么大人,大家都是平级的,有什么事情一起讨论,商量着来嘛,有则无改之,无则加勉,没问题说吧。"
郑文东开口说道:"嗯,目前帝国的主流是工业化,集中化,我看可以开一些小作坊,一方面呢,调节民间经济,另一方面也可以安置一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