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qfr李青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4章 奔赴延安(15),站着,作者qfr李青云,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石头砌的窑洞,距离黑峪口码头,不足两里路。我大爷爷他们,刚走到一半,迎面走来一个高大、戴着黑斗篷的年轻汉子。
年轻汉子走到我大爷爷面前,单膝跪地,朗声说:“义父,孩儿无患,奉命前来迎接你们。”
我大爷爷掀开无患头上的斗篷,仔仔细细地打量一番,然后,轻轻一掌,拍在无患的肩头上,说:“无患?你真是无患?两年不见,长成了标准的男子汉!”
无患黑里透红的脸膛上,露出笑容,接过我大爷爷肩膀上的褡裢,笑着说:“义父,你还不晓得,今年春天,你的儿子瞿麦,和灵芝姐姐结婚了,是赤芍先生亲自举行的婚礼。赤芍先生还为他们写了一幅喜联,对联是,两个革命战友,一对模范夫妻;横批是薪火相传。听瞿麦哥说,再过三四个月,他就要做爷老子了。”
“哎哟,这当真是天大的喜事!赤芍先生,当真是把贫苦的农民,当作自己的阶级兄弟。”我大爷爷说:“眨眼间,我儿子瞿麦,随党参去井冈山,已有十个年头了。我听青蒿老子说,那个灵芝姑娘,还是个知识分子呢。”
“灵芝嫂嫂,我们叫她灵芝科长。”
“科长是个官?”
“这个官职,我也说不清楚。”无患说:“瞿麦哥哥说,灵芝嫂嫂干的是保密工作。”
我大爷爷问:“车前,远志,菖蒲,他们三个人结婚了没有?”
无患说:“远志和菖蒲,八字还没有一撇呢;倒是车前谈了个对象,还够等呢。”
“什么意思?为什么够等?”
“义父,是这样的,去年农历的六月份,我们长征经过四川彝族人住的地方,车前哥哥茅根,舍命救下悬崖绝上的彝族的小姑娘阿米子。彝族的大首领小罗扎,誓言要将阿米子,嫁给车前。”
“这个阿米子,今年多大了?”
“应该是八岁。”
“八岁?八岁怎么嫁人?”我大爷爷说:“车前,今年应该是二十八岁了,早该成家了。”
“义父,你不晓得,当时,彝族首领小罗扎,与我们歃血结盟,送给我们红军四十万斤大米。如果车前不娶小罗扎的话,会影响整个军队的信誉呢。”
“呵呵,那车前只有老老实实等待了。”我大爷爷说:“想不到,长征路上,还有这么一段传奇故事。”
崖柏木打造的渡船,一次只能坐十七八个人。我大爷爷说:“长卿,二木匠,你们先护送十二个同学过河。剩下的同学,我和无患护送。”
黑峪口旁的黄河,正处于枯水期,看上去,黄河的水,流得并不湍急。但我大爷爷,始终不放心,叮嘱长卿:“你们的同学,大部分是旱鸭子,都给我老老实实站在船舱里。”
第一批同学登上渡船后,我大爷爷问道:“杜鹃呢,什么情况?”
无患说:“唉,杜鹃姐姐,真是个苦命的八字。嫁给那个京墨,可以说,心不投意不合,多多少少,有点赌气的份。”
“她赌什么气?”
“义父,你晓得的,杜鹃姐姐,她最爱的人,始终是瞿麦哥哥。”无患说:“而我瞿麦哥哥,对于杜鹃姐姐,从来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爱情。”
“你的意思是说,杜鹃那个丫头,知道瞿麦喜欢灵芝之后,赌气嫁给了京墨?”
“正是这样,义父。”无患说:“京墨那个人,自称是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之一,实际上,他是个死读书、读死书的顽固派,他在过草地的时候,牺牲了。”
“这种人,我理解。”我大爷爷说:“就像一条头上蒙着黑布的蛮牛,被人强拉去踩制土砖的泥巴,牛绹绳牵在别人手里,两眼一抹黑,只晓得前脚套着后脚,原地转圈圈。”
我大爷爷的比喻,令无患啼笑皆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