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与人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1章 避暑小妙招&上班的正确打开方式,刷视频:震惊古人,水光山色与人亲,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避暑小妙招#】

【小满将至,高温天越来越多。

晚上睡觉很热,但又怕风扇吹,也怕空调吹,还不能睡凉席,怎么办?

这时候,就可以学古人。

买个大冬瓜,不要削皮,将外表白白的一层毛洗掉,睡觉的时候抱着。】

. . . . . .

评论区:

〖我买的冬瓜不行,抱着睡了一夜,早上发现冬瓜破了一个洞,还挺深。〗

〖禁止跨种族爱情!〗

〖肯定凉快,别人抱着妹纸,你抱个冬瓜,心都凉透了!〗

〖158的冬瓜,有需要降温的吗?〗

〖换一批!〗

〖古人:我要有空调,你以为我愿意抱冬瓜给媳妇扔一边!〗

〖床上一根冬瓜,别人知道会怎么看我 ?〗

〖我抱着钱包睡觉,热了看看空空的钱包,马上不热了,连心都是凉的。〗

〖你确定这是古人的方法,不是某个种冬瓜的商人想出来的?〗

“白瓜?”

“水芝?”

“蔬秬?”

“白冬瓜?”

“地芝?”

“濮瓜?”

“蔬苽?”

“东瓜?”

“枕瓜?”

不同朝代的人,对冬瓜的称呼不同。

?白瓜出自《广雅》,因成熟后表皮覆盖白霜而得名。

水芝、地芝?,出自《神农本草经》,因其生长环境喜水且营养价值高,被称为“水芝”(水生珍宝)和“地芝”(陆地珍宝)。??

枕瓜?,因外形椭圆似枕头而得名,此名多见于明清文献。

《广志》记载冬瓜别名“蔬秬”,《群芳谱》称“蔬苽”。??

?濮瓜?是唐代孟诜《食疗本草》中记载的别称。??

“味甘、性寒,消热、利水、消肿,但这是食用啊,抱着冬瓜也能解暑吗?”

汉朝,长安。

太医院的人表示自己不知道抱着就能解暑。

刘盈双眼茫然,也不知道。

消暑不都是用冰的吗?

刘盈倒不是那种“何不食肉糜”的人,他也受过苦,但确实没见过民间谁家用冬瓜消暑。

“兴许是后世某个朝代不经意间发现的吧。”

“总不能科技发达的后人也要托古之名宣传吧?”

刘盈摇摇头,这种可能性太低了。

要说后人为了宣传美食,托古扬名,很有可能。

毕竟乾隆、慈禧在后人口中游玩、逃难,动不动就品尝了谁家的美食。

但后世医学发达、科技发达,区区一个避暑的方法,没必要托古吧?

“行不行的,找个冬瓜一试便知!”

“太医令,如今正月,没有冬瓜。”

刘盈自退位从医开始,便成了太医令,不过只是荣誉太医令。

毕竟自己医术一般,约等于一窍不通,不能外行指导内行。

但地位低了也不行,不好指挥。

刘恒请示刘邦之后,封刘盈为荣誉太医令。

汉武帝之前,汉随秦制,以十月为岁首。

秦汉之交,季节冷一些,这时节长安是没有冬瓜的。

“那便记下来,明年再试。”

大唐,贞观年间。

万州。

“冬瓜还能解暑?不都是用竹夹膝的吗?”

老程家也算是富庶之家,炎炎夏日也是有冰块用的。

但程处默几乎没有享受过。

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程处默还不知事时享受过。

稍微懂点事,成为长安有名的纨绔之后。

三天两头,就被程咬金吊在树上打。

还想用冰消暑?

有个竹夹膝就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

程咬金没让他守着火炉睡觉,都是看在是自己亲生儿子的份上大发慈悲了。

天幕像是能听到程处默的声音一般,接着就放起了竹夹膝的视频。

【竹夫人又叫青奴、竹奴、竹几、竹夹膝,是古代消暑用具。

用打磨光滑的竹条编制,长约1米,形成圆柱型,中空,整体都是镂空编制的,四周有竹编网眼。

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风从一端孔洞吹进来,再从另一端流出,有很好的降温效果。

怀抱睡觉,以此消暑度夏,还可以在中间搁些薄荷、栀子花、茉莉花等解乏提神的香草。

最早出现在唐代,被称“竹夹膝”。北宋时开始被称为“竹夫人”。

苏轼有两首诗提到竹夫人。

“闻道床头惟竹几,夫人应不解卿卿。”

“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

青奴之名则来自黄庭坚,他认为竹夫人是凉寝竹器,用于憩臂休膝,非夫人之职,因而把它叫做青奴。】

. . . . . .

评论区:

〖这不是装小猪崽的吗?〗

〖大一点的才是装猪崽的,这么细长的可装不下。〗

〖哈哈,弄个大号竹夫人,整个人钻进去睡,更凉快。〗

〖钻进去,再到河里泡泡是吗?〗

〖确实凉快,彻底凉快了。〗

〖什么意思?〗

〖大一点的,就是浸猪笼用的!〗

〖关键这玩意居然卖一百多,抢钱啊!〗

〖你搜猪笼,就特别便宜了。〗

〖这么贵,我直接开空调,不好吗?〗

“抱这个真有用?”

“还不如做个竹席,躺上去更凉快。”

竹席的出现时代很早,在战国的许多墓中都曾出土。

“再凉快也没有冰凉快。”

“哈哈,别想了,冰哪是咱们能用上的。”

取冰块并不复杂,之所以说不复杂,是因为和后面保存冰块相比,确实简单。

冬天河水结冰了,去取就成。

而保存冰块,就需要用到冰窖。

《诗经·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其中凌阴便是冰窖。

曹操也曾建了一个冰井台用以储藏冰块。

冰井台可不是一个台子,它与铜雀台、金虎台并称曹操三台。

高八丈,有屋一百四十间。

西周时期,主管采冰、藏冰的机构叫“冰政”、负责人叫“凌人”。

除了皇室、贵族、大户,还有商人藏冰,称之为“冰商”。

唐朝时候,长安的冰价就曾被一度被炒到等同金璧。

所以夏日的冰块,一直到近几十年,老百姓才算用得起。

“后人有没有夏日制冰之法?”

“也许有吧,可惜天幕不是你我想看什么,就放什么的,且等吧。”

这是唐朝之前的古人想法。

硝石制冰,出现在唐末。

不过唐之后的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还是用不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吞噬神王

刀剑峥嵘

重返七零:天才工具人爆改剧情

雪凤凰

南北朝妖颜权臣高澄书

MangoEVE

云升仙记

sbanjvko

风流极品小仙医

忘青川

史上第一贱修

d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