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与人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0章 苏轼&逗小孩,刷视频:震惊古人,水光山色与人亲,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四则:苏轼的政治立场摇摆不定。

自王安石变法,北宋就爆发了新旧党争。

支持变法的叫新党,代表人物王安石。

反对变法的叫旧党,代表人物司马光。

双方互相攻击,于是便有人说苏轼在王安石当政的时候反对王安石,司马光当政的时候又反对司马光,难怪他哪不受待见,天天被贬。

更有甚者,还说苏轼是有别于新旧两党的第三党,是中间派。

典型的断章取义,节选自不要断章取义。

苏轼确实反对,但他反对的是某项具体政策。

他们将苏轼反对某个人的某些政策,简略为反对某个人。

苏轼从始至终一直都是旧党,政治立场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后人将旧党分为三派。

川党,又称蜀党,以苏轼为首。

洛党,以程颢、程颐兄弟为首。

朔党,成员多出身北方。

洛党的政见,与王安石多有异同。

相同的是,他们也主张以理想来改造现实,他们所主张的理想是所谓“王道”的典范唐虞三代。

不同的是,王安石重法,洛党重人。

相比之下,蜀党对政事的看法较洛党柔软,言事论理不执于一端,所以他们并不强调某种理念,也不认为某种制度能独胜。

朔党多为实务派官员,所以较重经验。

王安石与洛党都喜欢讲唐虞,讲三代,讲“王霸之辨”,但朔党不讲。

他们不讲三代那样遥不可及的理想,反而注重王安石与洛党看不起的汉唐经验,主张通过权衡汉唐的利弊,进行逐步的改良。

但朔党中,也分为激进派和保守派。

逐步改良,便是朔党保守派的想法。

而激进派则认为保守派的主张太保守了,如果是在平稳治世的年代实行,也许有用。

但如今是大变革时期,未免有些缓不济急,应当下猛药,一步到位。

所以,旧党虽然统称为旧党,但其中还有三个大的派别。

即便是派别内,也还有可以继续细分的小团体。

由此可见,苏轼反对司马光,并不奇怪。

旧党就不能反对司马光了吗?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政治也不是非此即彼。

旧党得势,司马光当上宰相后,对王安石的新法只有一条态度: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废除。

但苏轼觉得,司马光的行为过于一刀切。

王安石有些法令是不好,但又不是全都不好,比如免役法就很好,并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苏轼和司马光俩人争论的焦点在于免役法这一条要不要保留而已。

但是在反对王安石变法这个大的立场上,他们态度是一致的。

不能因为苏轼反对废掉王安石的免役法,就不算旧党了。

在史书记录里,旧党中不止苏轼反对。

范纯仁、范祖禹、范百禄,还有吕公着,全都反对司马光废掉免役法。

如果反对废掉免役法,就代表不是旧党,那三范、两苏,还有吕公着,他们全都不是旧党了,旧党直接没人了。

这是陷入了一种僵化的思维定式,认为属于同一个团体,就代表他们的政治主张百分百一模一样。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如同网络上某些张口门阀士族,闭口文官集团一样,总是喜欢用团体的共性来抹杀个人的特性,从而把整个历史给简单化。

事实上,所谓的旧党成员,虽然在大的立场上都是反对王安石变法,但具体到某些细节上,他们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

司马光虽然力主废除掉王安石的行政法令,但是王安石改革科举,重策论而轻诗赋,司马光是很支持的。

范纯仁,范仲淹的儿子,旧党中的大佬,他觉得王安石的青苗法没问题,一个劲儿的捣鼓司马光别废青苗法。

最后,还是苏轼站出来给阻止了。

人不是Npc,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

因为同属一个团体的,所以铁板一块,没有一点分歧,这可能吗?

同样的例子,还有新党。

曾布是新党,但他反对市易法。

沈括反对保甲法,章惇反对保甲法和保马法。

而吕惠卿,手实法直接导致新党内部炸锅。

可见不管是旧党,还是新党,内部也不是所有人意见都统一的,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与见解。

这才是正常的,这才是现实世界。

指望一个团体、一个党派、一个集团内部,所有人共用一个大脑,这种情况只会在阴谋论者的嘴里,亦或者高度智能化的ai时代。

但即便是智能化,也会出现答非所问,运行出错的情况。

何况是拥有七情六欲的人呢?

最高领导者一声令下,整个集体自上而下就严格按照命令运行,没有自己的思考,不会反对,不打折扣的执行命令,这种情节,我只在小说里见过。

所谓新党成员,大体上支持新法,但并不代表对新法就没有一点个人意见。

所谓旧党,大体上反对新法,但并不会粗暴的认为新法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在具体的措施和策略上,每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特点,不是一句新党、旧党就能刻板定性的存在。

苏轼作为一个典型的旧党,整体上反对王安石变法,但却对王安石变法中的个别法条表示认同,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你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粗略一点形容,你讨厌公司出台政策的部门,十之有九的政策你都不喜欢,你恨不得这个部门马上消失。

但该部门其中有一条政策,是你觉得好的政策。

虽然你仍然讨厌这个部门,仍然希望它消失,但部门消失后,你希望这条好政策继续存在,两者并不冲突。】

~~~~~~

弹幕区:

『脸谱化便于记忆,历史上大多数时间的大多数人都是没文化的。』

『我九年义务教育,中考、高考,你说我没文化?』

『读书只代表你会认字,不代表你懂道理。』

『一个太激进,一个太保守。』

『王安石的问题是不考虑现实,完完全全的理想主义者得罪了所有人。』

北宋,元丰年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吞噬神王

刀剑峥嵘

重返七零:天才工具人爆改剧情

雪凤凰

南北朝妖颜权臣高澄书

MangoEVE

云升仙记

sbanjvko

风流极品小仙医

忘青川

史上第一贱修

d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