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某某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3章 研究英语的大学生。,为人师者之赤篇,xxx某某某,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时这个负责人就告诉他,这个地方非常尴尬啊,监控坏了,而且不连接任何公共设施,水电也不齐。听到没有电,我们女主任就特意说了,但是后面她又觉得就应该绿色生活,只有这种环境才能够锻炼他们这一家子的绿色环保能力。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之下还是买下了这间房。
不过在作者眼里看起来这段剧情实际上是,女主人听说没有电可以使用,准备放弃这座房子,选其他的房子。结果看了一下别的房子价格,心里非常矛盾,最后就是深思熟虑了。然后在不可抗拒力因素的影响下,还是只能买得起这一间没有什么电的房子。
这个文章本身就有很多生活上的漏洞啊。因为他们住进来之前是改造了一下这里的,不过最多也就是把那些东西修了一下,有没有改进什么基础设施,像那个储存水的地方也是完全依赖人工把水给注进去,所有的电力全部都由风力还有太阳能电池板储存。并且功率和学生宿舍一个德行,你用的太多了,甚至会死机,不停的停电。
这不就是遇到了困难,然后没办法在城里待下去,只能到乡下了么?然后呢你给我说这是绿色生活。是培养独立意识。那就这么说吧,在这种地方孩子的教育怎么办?那他以后读了高中,大学,那是不是还得去城市?基于这种考量啊,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家庭都是不会轻易搬到乡下去的。
但是这篇文章啊就没有考虑这些逻辑啊,要么就是这些孩子根本就没有书读,要么就是家里的确遇上事了,没有办法在那个城里待下去,这就是我的推测。
反正就是遇到一系列困难啊,比如说到离这里好远的镇子里去拉水,严格性质用水用电,什么减短洗澡时间啊,把原本我们日常会丢弃的东西回收利用啊。在这个庭院里养鸡,养牛啊。
那属实苦中作乐了,至少在作者看来是这样的。他整篇文章的语句都是在尽可能的找能跟绿色生活扯边的点,也没管他合不合,像极了我写应试作文时候的样子。
能一下从城市生活适应乡下生活,我也觉得这个家庭真是非常厉害了。啊,这可不是我猜测的,他这里面是有个明确的时间线的:比如在内华达州生活了10年,在房车里待了38天……
我承认了他这个细节写的还是挺真实的,比如说拉水修房,房子里的各项设施,但什么过绿色生活很快乐的感情大概率是假的。这不是苦中作乐是什么?
后面也是强行来了一波升华呀,说了这些东西都可以教育自己的孩子,教育他们什么呢?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什么教育呢?通过生活中得水得电都非常不容易。
呃……是得珍惜啊,看这个文本的惨烈程度,我要是他孩子,那我也得珍惜啊。毕竟水是没有的,是要从附近的村子拉过来的,电也是不稳定的,多插几个设备可能就爆了。燃料也是离谱的,因为一开始住进来的每周都是消耗了大量的燃料。
说了一大堆非常细节的节约小常识。好的,我来给大家翻译一下最后一段他在说什么:总而言之,离开有网有电的生活真的是太好了,这让我们学会了节约用电,用水,真正懂得了该珍惜这个地球给我们的一切。希望一旦我的孩子离开了这个地方,那么也能够保持现在在这个地方所养成的习惯。
“……呃,那祝他们过得更好吧。”也不知道是谁从哪里抄来的文章。好吧,不说这个翻译上的剧情问题。我们谈一下他考不考吧,首先我是觉得这篇文章选的是比较不合适的,他这些策略呢也是不怎么符合我们中国人的观念,至少如果让我们仿照这篇文章写绿色生活的作文,那么还是很难的。
举个例子啊,他们这里的节约,比如说回收我们原本不用的东西,那些丢弃的东西,还有就是自己在这里搞畜牧业生产鸡蛋和羊奶。前者缺乏具体的措施,后者呢则是专业不对口。
可以使用案例的就是你刷牙刮胡子的时候要关掉水,尽可能的节约用水,洗澡不要洗太长时间这之类的小事情。
而且他这个绿色生活是通过吃苦来表现的。也是不太适合我们写作,从出题立意上来看这篇文章的参考价值并不是很高。大学讲究的是一个你书上看了,那么你考试也大概能考得起,所以说书上的内容与考试的内容是相对比较紧密的,不会像高中那么灵活。
简单来说就是,文体可以模仿。但是这一第一个模块的绿色生活,这个模板难以模仿。并且包含大量的生词,比如说水库,甩表,超载之类的东西。对于英语普遍比较差的理科生来说,大概率是不会出这些相关的内容。
合理推断第一模块儿考的内容最多也就只会是要求的单词,而不是课文内容。所以后期的话就是我也过一下这个中文剧情就好了。把剩下的精力放在另外两篇英语课文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