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0章 大哥来了对这没兴趣,我就生活在那个时代,鸿祥,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地开完了,全村的人都很高兴,第二天了,大家又开始收拾自己的房子了,晚上了,大家都吃完饭了,又都来俺家了,老张叔,老高叔,小李子,小付,还有几个人,来也都是想看看村里下一步想干什么,干什么能挣到钱。
来了,先唠嗑呗,唠嗑,我叫晓琳给我刚做的油灯点上,老张叔看着我新做的油灯说,咱村子越来越像样了,这地开的,还催着大家,都做上油灯了。到了晚上,家家都能点上灯了,村里有灯亮了,远处有人看到灯亮,也知道这树林子里有个村子了。
老高叔说,有油灯了,这回地开的好啊,有了地,明年咱村子就能种地了。大家说着,盘算着,明年种啥好。有的说种小麦好,种了小麦,等着丰收了,分了小麦,推磨,磨出白面就你能吃上大馒头了。有的说开荒头一年,播种小麦,小麦不一定上来,不如先种谷子,谷子上来好,上来了,用碾子推了,有小米子吃;就是不上来,还有谷草呢。谷草卖也值钱。这前哨,就有个养马场,他们上富锦,买谷草喂马,谷草还一毛多钱一斤呢--。
说着,老张叔问我明年种啥好。我说种啥好,这得考察,得咨询农业一些部门,看看这里的常年有效积温是多少,不同的农作物,要求的积温不一样。眼下,咱先别考虑那些事,还得把精力放到房子上来。各家房子还是个大筒子呢,像个大车棚子,遇到晴天还好,一遇到阴天和晚上刮风,房子就像风驰楼子似的。咱们还是想法抹墙,脱坯搭炕砌锅台吧,再有时间进树林子里多找点干木头,弄几个木头骨碌扛回来,用大锯多破点板子,给板子破好了,晾一晾,晒干了,把自己家的房子,窗户门套子先做上,窗户扇坐不上就不做。,给窗户框里,顺着钉几个橕子就行了。再做两个门,解决了冬天取暖问题就行了。等着到冬天‘’,再想法子找到林业,叫他多给咱批点采伐指标,多采伐点木头挣点钱好。干啥,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好高骛远 不行。我一说,老高叔说,可不是吗,这抚远的气候就是怪,你看白天到了中午,天天多热乎,等着到了晚上,特别是到了半夜,在屋里还盖着被,冻得都睡不着。老张叔说他家也是。小付说,他家他爹不冷,他爹割的草,勒了一个草帘子。晚上睡觉窗户上都挂上草帘子。小李子说,你家窗户做了窗户套子,勒了草帘子,能挂窗户框上,像我家,窗户框还没做呢,就是勒了草帘子,也白扯,小李子说着问我,说,家军哥你说是不是?
我点了点头说:“小李子说得对,咱们这些人,明天就抓紧进树林子找干木头吧,找到干木头,弄回来找大顺锯,二人抬,给木头破成板子,做窗户框做门吧,做了窗户框和门,再脱坯,抹墙搭炕砌锅台呗。老张叔说,干吧,光说建点,这活多着呢。要没点毅力啊,是真不行的。
几天了,我和晓琳进大树林子,一次一次的找干木头,找到站干放到,截成木头骨碌,都扛回来。扛回来,再给木头扒了皮,搁太阳底下晾晒着,凉嗮着,这边就和泥,搭炕砌锅台。等着木头略干点了,就用墨斗子挂线,挂上线。就用大顺锯破板子。顺锯大,得用两个人抬着,来回拽着揦,大家把这锯叫二人抬。二人抬,锯条大,买一个八块钱,个人家都不舍得买。我和老党员老张叔,老高,家昌哥商量,我说开地,大家抬大柁挣的钱,用来开地办伙食,办完伙食,还剩下七十块钱,这回买大顺锯,公家买。买回来叫木匠小田做个锯架子,掰料,伐出来,就叫木匠小田管理,大家使用上小田那借。老张叔,老高,都同意。因此,我和老张叔很快到曙光买了锯。买了大顺锯,大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大家都开始弄木头破起板子来。
这是一天的下午了,我们正破着板子呢,大哥来了,大哥来了,大哥在外面打听呢,问马家军家在那?小李子看到了,没告诉。而且是拐弯跑来告诉我,说,村长,又来个人找你。我说是个什么样 人。小李说,看样子是个农民。大家说,这恐怕又是想来户的。老高说,你们谁快出去,给他领一边去,他要问村长,你们就说出门开会去了。老党员说,我出去看吧。谁来落户,咱也不能给落了。
老党员出去没一会儿,又匆匆跑了回来,笑着说:“胡闹,那哪是来落户的,那是村长他大哥!”我一听,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迎了出去。大哥看到我,一把拉住我的手说:“兄弟,可算找到你了。”大哥来了,说是来看看,我很高兴,我说看看呗,现在就建这个样。我说着,就喊晓琳来见大哥。晓琳见了大哥,问大哥好。我说大哥来了,你出去上谁家借点白面借点豆油,咱给大哥烙点油饼吃吧。晓琳说好的,晓琳说着迟疑了一下,我赶快把晓琳叫出屋,我说你还犹豫啥?晓琳说我考虑上哪去借,看谁家有。我说谁家有,你就去找张叔,给他说,咱从公家买的那白面里借,咱借了。给他打个条,过几天,咱有了还。
一会,晓琳把面借回来了,借了五斤白面,还借了一碗豆油,晓琳给烙的油饼。老张叔还从他家拿来一瓶酒。还有一碗腌的野菜,小李子还给送来一盘才从河里捞的小鱼,晓琳紧的给做。小鱼,都是白票子,做的时候,粘点白面,搞油给煎的。不敢搞油炸,借的油太少了,还不知道大哥来的目的,在这住几天,吃几顿饭。怕借的一小碗油吃没了,再借没地方借去。
在吃饭的时候,我又 把家昌哥叫过来陪大哥喝酒。晓琳知道烙的瓶少,就没敢上桌吃,在一旁还紧的说,不知道大哥来,要知道大哥来,早点上河里扎点大的鱼好了。招待的寒酸点,可刚建点,我觉得也行了。在吃完饭,我又高兴地把建点的情况给大哥介绍 了一下。
第二天了,我又领着大哥看新村,村容村貌,在新村里挨着街道走,走着介绍着。四条街,五条道路。村子准备先收二十户,将来发展最多也不超过三十户。村子西头建个队部和马号。村子东头建个小学校。村容村貌看完了,我又找老党员老张叔,老高和小李子,陪着大哥一同去看新开的二十垧地。看着地,老张叔,老高叔都给大哥介绍发展远景,告诉大哥,就这块地要过几年,都开垦出来,能开一百多垧地,说,还有两块地,也都能开出来二三十上地。小李子说,我家军哥给公社谈了,公社要给一台新的75马力的拖拉机。新车今年说到还没到,那明年准给。老高叔说,来吧,老大,你来了,咱辈分都得改,你弟弟家军,二十岁,你三十多,你的岁数比我们还大呢。那咱们就是哥们了,咱哥们咱一起干,让你弟弟领头就行。他有文化,他无私心,他干事有方法、还能吃苦。老高说着,就把这几天怎么给公社林业站采伐的十五个大柁,怎么挣了一百八十块钱,怎么给采伐,抬大柁,装汽车的人奖励三十块钱,剩下的钱买吃的,叫公社拖拉机来开地事说了一遍。
老张叔说,等着你爹过几天来了,咱更好干了,你爹是老党员,咱成立党支部。成立村委会,成立机车组,成立学校。年轻人,能教学当老师,文化低的去开车,剩下没文化的,岁数大 的,跟着干点杂活。大家把地种好了,一年咱吃二百斤小麦没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