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希望。。
庄周的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4章 希望。。,在六零当神仙的那些年,庄周的花,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安安喜欢这样清炒不,喜欢的话娘明天还给你这么做,老太爷知道你爱吃这个,送来的笋子有一大筐呐…”
看自己闺女嚼着笋片,开心地眼睛都眯了起来,满脸慈爱的谢秀兰立马又夹了一大筷子的笋片放到自己闺女碗里。
谢秀兰忙着给闺女碗里夹菜,一旁的林大平虽然没有怎么说话,但目光也始终落在林安芝身上。
看着林安芝吃得津津有味,林大平伸手把盛着笋片的粗瓷碗直接调换到了自己闺女的饭碗边。
林安芝对自己爹娘的这份过分溺爱已经习以为常。
“娘也吃,爹也吃…”没有拒绝夫妻俩的动作,林安芝只是弯着眼眸给夫妻俩也一人夹了一筷子笋片,又一人夹了一筷子腊肉。
看夫妻俩满眼欢喜地吃下自己夹过去的食物,林安芝的心情也跟着愈发愉悦,接着笑嘻嘻继续开口道,“咱村附近可挖不出来这么多春笋,丰收这两天又跑哪去了?”
杨丰收杨老太爷,这位从封建王朝,军阀混战,敌寇入侵,一直走到新花国成立的老人,已经在杨家村这个偏僻的山沟里度过了八十多个春秋。
除了外面的沧桑变化带给他的格外苦难外,老人的一辈子都几乎和脚下土地紧密相连。
仿佛他的根早已深深地扎进了这片土地之中。
曾经的杨家村,只有一条狭窄的土路通向外面的世界。
由于交通的阻隔,杨家村与外界的联系非常有限,信息的流通也异常缓慢。
在这漫长岁月里,杨丰收的生活,乃至整个杨家村村民的生活,都几乎完全围绕着眼前的那一亩三分地展开。
所有需要在地里刨食的这些农民,他们的生活大多都是十分艰辛的。
靠天吃饭,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只为填饱肚子。
伴着鸡鸣声下地干活,日落时拖着疲惫的身子归家,所有人都这么日复一日地为生活奔波,没有尽头。
杨丰收也一样。
尤其是在历经多年动乱之后,杨家村的人口锐减,一直侥幸还活着的他成了村里辈分最大的长辈,而底下则是一张张饿着肚子的年轻脸庞。
面对这样的局面,杨丰收更加不敢有丝毫松懈。
但杨丰收的人生其实也充满了说不尽的悲痛和苦难。
老伴儿因病离世,幼子不幸夭折。
同胞的五六个兄弟姐妹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烽火连天的那十几年,他的大儿子、儿媳和三个孙子更是惨遭鬼子们的毒手。
还有那些曾经喊他大爷、叔伯、舅公的年轻子侄们,也都一起倒在了血泊里。
他们的笑脸和声音,时常在杨丰收的脑海中浮现。
还有那些他看着一点点长大但转眼间就要去别人家讨生活的杨家女娃们。
这些事情,这些一个个熟悉的人脸,杨丰收从未忘记过。
然而,生活的重担却让他根本无暇去回忆和思索这些。
活着就已经费尽力气,他的所有思念,牵挂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也都只能默默埋在心底。
直到现在。
生活好像一下子变得越来越有希望的现在。
现在。
忙碌了一辈子的杨丰收自从上次去别村串了两回亲戚后,不止怎么地,忽然就对走亲访友这事一下上了心。
六十多岁大女儿。
四十多的大孙女,小孙女。
最大已经三十出头的曾外孙,最小才刚满月的玄外孙。
多年前搬到别村生活的堂兄弟。
好些年没联系过的表侄子。
还有年轻时候一起做过工吃过苦,不知道现如今还有没有活着的老朋友。
尽管这些亲戚朋友分布在不同的村子,有些甚至多年未曾联系,但杨丰收一点也不嫌麻烦。
趁着春耕刚过去的这段略微清闲些的日子,杨丰收几乎每天下工后就揣着两个窝窝头往外跑。
他想趁着自己身体还硬朗,还能动弹,借着林安芝带来的这些福气,好好去看看这些一直放在心里,一直牵挂着的亲人们,朋友们。
后来,林安芝发现这位老太爷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
有时候村里安排给杨丰收的活计不多,杨丰收会早早干完,接着照常敲打过村里人后,大白天的就开始往外跑。
因为一些要去探望的亲人们居住的地方实在偏远,就算有好走的公路也要花费不少时间,只拄了个拐杖的杨丰收甚至有两次都是在大半夜才跌跌撞撞地回到家。
可就算累得双腿水肿打晃,脚底板都磨出了血泡,杨丰收缓上两天后依旧精神头十足地继续往外跑。
对此,不仅林安芝感觉有些无奈,杨家村的村民也都劝老爷子注意身体。
毕竟老爷子八十多,快九十的高龄放在这里,万一在外面出了什么事可怎么办?
老太爷是杨家村村民除了林安芝之外的最大精神支柱,更是和村里一半多的村民都有着实打实的血缘关系,所有人都不想老太爷出事。
于是村民们首先提出找个年轻后生陪老爷子一起出去。
但被自恃身体很硬朗的杨丰收坚定拒绝。
杨丰收觉得村里的年轻后生那是妥妥的壮劳力,有时间就该把精力放到地里活计上,怎么也不能跟他这个一天挣不了几个公分的老头子瞎耽搁时间。
至于让其他干不了满工分的年轻大爷陪同,杨丰收更是十分不屑地怼了回去。
在杨丰收眼里,村里像他二儿子杨二柱这般的老头,腿脚还没自己利索。
他拄拐可不是腿真不好,主要是为了省力气,当然,敲人也方便。
找人陪同的想法被老爷子驳回去后,接着,大队长杨国安又做主把村里的毛驴安排给杨丰收代步,其他村民们也没有一个人反对。
但固执的杨丰收依旧拒绝。
毛驴那也是他们农户人家的宝贝疙瘩,能顶大半个壮劳力的存在。
更别说现在还是村里的集体财产,他咋能因为自己的私事使唤大家伙的毛驴!
啥?你说现在村里有拖拉机,毛驴要干的活计没之前多,正好能跟他出去见见世面?
呸!见你奶奶个腿的世面!毛驴活计不多那说明你们干的活计没跟上!还不滚去多干活!
心里有着自己一套准则的杨丰收对小辈们的关心油盐不进,一人对“喷”全村人也半点没落下风。
最后,是看不下去的林安芝亲自把毛驴牵到了对方面前。
当然,身份转换后,“小辈”杨丰收也瞬间变了态度,立马老泪纵横地接受了自家小姑奶奶的这份关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