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清梦等星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章 锦鲤福女关我什么事42,快穿:女主就要活着,一船清梦等星河,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青色的长安还未上任,她将要调去青州府的消息就在乐安县传开了。

讲真的,对于老百姓而言,皇位上坐着的是谁,他们真的不关心,知府是谁,他们也不在乎,可是谁能带着他们吃饱穿暖,他们是绝对会放在心上的。

这个放在心上,指的是赋税有没有降低,摊派有没有减少,而不是县令的性别,要让老百姓来说,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才是好官,是男是女不重要。

什么,女子不能当官?那都是朝廷的老爷们要考虑的事情,同他们这些在地里刨食的人,有什么关系呢。

因此听说长安升官了,乐安的百姓都很高兴,自发的缝了万民伞,在长安离开的那日,堵在了她前往益城的必经之路上。

长安不是圣人,看到万民伞自是很激动的,同前来送行的人们说了许多话后,才上马离去,走出去老远了,还能看到那些不曾离开的百姓们。

发财:“太感人了......”

长安被擢升为同知,乐安县的县令是原县丞吴岱山,而渔厂的负责人则是苍蓝,郭世佑和黄长白那几个读书人,已经在全力准备下场考试了。

长安身为同知,主管的就是盐粮防务水利等工作,她上任之初,就着手清理军籍,清查全府范围内士兵的情况,包括在役的和退伍的,以及战死之人。

青州府十六个县,博州,乐丘和寿安三县,都有长安和陈仲昭等人建的民窑,她的收益几乎都用来铺路修桥做善事了,这三个县的百姓私下一直供着长安的生祠,而乐安县就更不用说了,那简直就是长安的大本营。

长安掌控了这四个县,相当于架空了一半知府,可以说有了在青州府掰腕子的实力和底气。

她从布政使司那里调取了青州府的军籍黄册,将其与卫所的军伍问册进行比对,重点核查是否存在一户多逃和一田多占等现象。

说起来王朝到如今,朱长春虽是第五任帝王,但加起来也未过百年,这时候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贪污和吃空饷,以及军户溃逃和“垛集军”的问题。

因此当下最严重的问题,还是千户侵占农田,或者军户被强拉为漕夫,尤其是登州卫里,居然出现了书吏直接虚报兵员,冒领粮饷的现象。

对此长安采用了速战速决的打法,先是追回被侵占的田地,又招募民壮,募兵补缺,并将追回的田地分给现役的军户们,还免了其三年的赋税,以激励逃兵归队,民壮入伍,迅速补齐了青州府的卫所兵力。

同时还制定了青州府军籍实征册,记录现役的军户,田亩和器械,一式三份保存好,而且还定下了每年由知府和巡按御史复核的惯例,防止再次腐败问题。

此外还要对负责军册的书吏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查账,可雇佣民间账房辅助审计,以防出现瞒上欺下的吃空饷现象。

一串的连招下来,长安迅速站稳了脚跟,并且在登州卫所出现小规模的哗变时,还亲带府兵将作乱之人斩杀。

等到青州左卫的将士闻讯赶来时,看到的就是青衣染血的长安,正在冷静的主持安抚工作,而在后续的折子里,也为这些无辜的将士求情,让他们免遭连累之罪。

有雷霆手段,也有仁爱之心,立了威也施了恩之后,长安就开始组织修路了。

也是历经几世后,长安才明白,以前觉得在古代造水泥有多发财,其实不然,古城墙是很厚实的,以乐安县为例,走过城门还需要一分钟的时间呢,更不要提边城的城墙和金陵北平这种了,骑着马都要走上一段距离呢。

这种城墙的抵御能力是很牢固的,哪怕是火炮轰炸,也不是一打就碎的,所以在没有钢筋的情况下,抹上水泥也只是增加了美观,而不是变得百毒不侵了。

因此长安一直没有鼓捣水泥,玻璃好歹还能卖钱,可水泥铺路是要用钱的。

所幸长安现在不用为钱发愁,第一段水泥路是在博州修好的,引起的轰动,连远在京城的朱长春都听说了,还写信问长安,什么时候给他家门口铺路。

长安表示要先排队,博州县衙有钱,所以铺的最早也最快,而道路通顺了后,县里的老百姓就更富了,其余的几县也都跟着铺水泥路,乐安是第二个用上了水泥路的县城。

水泥的方子一直在长安手里,不是没有官员上疏,想让朱长春暗示长安把方子交给朝廷。

对此朱长春的回应是,直接在大朝会上点出这几人,让他们出列,询问他们家是否有维持生计的营生,为何不献给朝廷呢。

长安对此什么表示也没有,反正没人敢当着她的面问,她就装作不知道。

水泥路再好,也还没修到北平,没有修到百官们的门口,所以长安装聋作哑不理人,那这些人也装聋作哑,就是不提给长安封赏的事情。

朱长春也不心急,因为他在等长安说的礼物。

当初允许宗室科举后,身在云南的郑王之子就率先站出来响应号召了。

朱长春还亲自写了家信,去鼓励这位不知道隔了多少房的堂弟,赞其心志高远,不坠先祖之名。

然后在发财看到郑王封地里的橡胶树都成熟了后,长安也打着关心旧友的名义,给郑王送去了一车书籍和历年考试真题,其中还有孔山长的批注。

前去送温暖的人,在受到郑王的亲切接见后,面对郑王的疑惑,解释道:“我们大人也曾在文华殿读书,还看到过王爷您的作业呢,如今送来这些,也只是同窗之谊罢了。”

郑王在就藩前,也是在宫里读过书的,但是那时候太小了,没读两年就出来了,这都过去几十年了别说是作业了,就连门窗都不一样了,毕竟郑王当初还是在金陵读书呢。

可郑王还是感动的跟什么似的,对素未谋面的这个同窗嘘寒问暖,同时也对当今感激涕零的,没办法,谁让来送温暖的是内侍呢。

就这样,长安和郑王搭上了线,并在无意中表示对橡胶树很好奇,然后郑王就派北上读书的儿子,带去了一船的橡胶树,美其名曰给同窗的见面礼。

郑王上了请安折子,啰里啰嗦了一大堆,夹带了几句这个见面礼的事儿,要表达就是一点,可不是藩王私交大臣啊,只是一些树苗,不值钱的。

值不值钱的,要看这东西怎么用了。

在郑王手里,这橡胶树就只是个物件。

可在长安手里,那就是她进京之路上的石头了。

长安用石头划开橡胶树干,露出了里面的粘液,“加把劲,争取早日给大马驹送辆马车。”

取了橡胶液,又是晒干,又是捶打定型的,再抹上桐油防止老化,包裹着橡胶带的木轮就制好了,再在车厢和车架之间垫上橡胶垫,用作弹簧减震。

长安坐上去后,和发财感慨:“终于不颠颠了,这要是再配上水泥路,那舒适度才简直了。”

这辆马车被送到北平,朱长春立刻坐上去绕着皇宫跑了一圈,然后大赞长安心思巧妙,并召来工部官员,让其观察马车后,想法子改良当下的火炮运输车,务必要抓紧时间。

工部的官员愁的满嘴泡,这车的轱辘是用了橡胶轮圈的,还混合了皮革和棕绳,制成了简易的减震层,原理看起来很简单,可关键是橡胶轮圈是咋弄的,原料配比又是什么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八零:手握空间撩糙汉,假千金她赢麻了

暖暖的小时光

快穿局女员工

不一样的烟火2046

大都修真录

无诗自通

抗战之烽烟万里

爱吃古法焖鹅的威能

分手后我却成了修真者

玉林华哥

红星双穿:我在陕北卖物资

寂寞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