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瓷娃娃太子
一堆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8章 瓷娃娃太子,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一堆茶,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尉迟恭气的牙痒痒,要不是兔崽子躲到李承乾身后,他非要上去踹几脚不可。
“你不是赋闲在家吗?上朝跟你有关系吗?你来凑热闹?”
魏征友情提示:“吐蕃来朝商议和亲事宜,令尊与常何将军负责长安巡防诸事,当然要来上朝。”
尉迟宝琳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韦挺近前,看到李承乾额头的伤,不出意外又问了一遍。
李承乾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给众人解释。
大臣们陆陆续续在承天门外聚集,几乎每来一个人都要问一遍,李承乾只能一遍又一遍的解释。
好不容易熬到上朝,终于不用再解释了,李承乾总算松了口气。
春耕之后河南道、淮南道许多州县一个多月不曾降下雨水,形势很不乐观。
李承乾听得心里头闷闷的,却也没什么好办法,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面对自然灾害,也只能防不能治。
陇右道肃州突发暴雪,当地官员赈灾不力,导致民众生乱,冲进官家府衙,发生死伤,李世民大怒,遂命吏部追责有司官员,民部按照肃州年初递交的预算划拨款项赈灾。
杨师道近前讨情,“陛下,灾害发生之后,肃州上下官员第一时间开仓放粮,进行了赈灾,不若让当地官员戴罪立功?”
百姓冲进府衙,还发生死伤,朝廷的颜面都给丢没了,李世民此刻心情差到极点,杨师道还敢来求情。
“赈灾没个赈灾的章程,这种废物到底谁推举上来的,给朕去查,朕不但要追责肃州官员,还要追责举荐人。”
杨师道下拜请罪,“臣识人不明,臣有罪!”
李世民冷哼一声,看向李承乾,“太子,若是你遇到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皇帝要考察他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李承乾出列向皇帝拜了一拜,“臣以为赈灾,当有以下三步。第一,严守城门,加强城内外巡防,府库尤甚;第二,估测受灾百姓数量,大致受灾范围,查看府库存粮及银钱,开仓放粮;第三,贴出告示,监察商贩,不得恶意哄抬物价。”
李世民点点头,“且说一说,为何要这样做。”
李承乾道:“大灾之时,奸邪生乱,盗匪借机生事,若不能及时遏制奸邪,任凭盗匪横行,好人被逼入绝境,朝廷将会失去公信,百姓就会拿起武器,不分对象的反抗,百姓同官府的对抗会加剧。只有稳定了灾区的秩序,赈灾才能有序进行。
地方府库存粮和银钱有限,灾害一旦发生,就要从附近州县调拨钱粮物资。当地有多少钱粮,需要调拨多少来补给,估测受灾百姓数量,才好上奏朝廷从其他州县调度粮食物资,保证赈灾物资的后续供给。
再有,朝廷的钱粮供给需要时间,了解受灾百姓数量与府库钱粮,进行有效赈灾规划,朝廷钱粮补给到地方之前,尽量不要灾区断粮,断了粮也要最大限度安抚百姓,稳定秩序,保证地方微观治理与朝廷统筹调控进行有效衔接。
大灾之年,不法商贩横行,他们常与地方豪强沆瀣一气,纠结地痞流氓,哄抬物价,扰乱灾区正常生活秩序,造成许多恶性事件发生。所以,灾害发生之初,官府就要贴出告示,遏制不法商贩。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必要的时候杀一儆百。”
李世民满意点头,“这才是赈灾该有的章程,什么都不知道,就在那里开仓放粮。那是赈灾吗?那是吸奸引盗。第一个冲进官衙的未必是受灾的百姓,有些居心叵测之辈借百姓生事。生了动乱,州县官员就报一个灾民贪得无厌,枉顾天恩,请求朝廷派兵镇压。不爱惜百姓,草菅人命,前隋就是这么没得。”
李承乾摸了摸额角受伤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摔下去的时候碰到了头,右半边鬓角有些胀痛,晕乎乎的。
从前他还能忍,现在皇帝对他还是很娇纵的,李承乾一刻都忍不了,只想回东宫休息。
“陛下,臣昨天可能摔到头了,右半边脑袋闷疼,请陛下恩准,臣想先回去歇着。”
闻言,李世民叹气,“阿难,你送太子乘坐朕的龙辇回东宫。”
“陛下不可,这不合规矩,臣……”
“行了!”李世民直接打断李承乾得发言,“规矩什么的先放一边,朕是真的怕了你了,别在回去的路上一个不小心又磕到哪儿!小胳膊小腿,跟个瓷娃娃似的,一碰就碎。”
李承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