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藏于沃土的护肝瑰宝,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蒲公英根:——从民间疗方到现代肝科良药

一、民间应用:深扎沃土的疗愈密码

蒲公英根作为植株的“能量储藏库”,其药用价值在民间实践中被深度开发,尤其在肝胆疾病、出血证及风湿痹痛领域展现独特优势,形成“入地三尺,疗病千般”的应用特色。

(一)内服:肝胆疾患的“天然守护者”

1. 黄疸肝炎:煮水代茶解肝毒

秋季采挖粗壮根条,晒干后切片(直径0.5-1cm),民间常用30-50g煮水,代茶频饮,治湿热黄疸、急性肝炎。典型配伍如:

- 公英茵陈茶(民间经验方):蒲公英根25g、茵陈20g、生栀子10g,水煎30分钟,取汁分3次服,适用于面目发黄、小便短赤、胁肋胀痛者,承《伤寒论》茵陈蒿汤之意,借根之“入土最深,善搜肝络伏热”(《本草便读》),增强利胆退黄之力。

- 护肝降脂饮(东北民间方):蒲公英根30g(炒微黄)、绞股蓝15g、丹参12g,沸水焖泡40分钟,治脂肪肝、酒精肝所致的肝功异常,利用根部多糖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

2. 胃脘痛胀:炒炭存性护胃络

北方民间将根炒至表面焦黑、内部焦黄(炒炭法),研末后每次3g,用小米粥送服,治胃热炽盛之胃痛、吐血(胃溃疡出血),取“止血不留瘀”之效。原理在于炒炭后鞣质含量增加20%-30%,可收敛胃黏膜出血点,同时保留少量蒲公英甾醇,抑制幽门螺杆菌。

(二)外用:止血通络的“土家妙法”

1. 外伤出血:炭粉外敷止如神

东北林区猎人遇刀伤、箭伤,急取蒲公英根炒炭,研极细末,撒于伤口,纱布包扎,血立止而不结痂,谓其“比之三七,价廉而效同”。现代验证其止血机制:炭化后形成多孔结构,吸附血小板聚集,同时含有的咖啡酸衍生物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

2. 风湿痹痛:酒浸活血通经络

朝鲜半岛及我国延边地区,取鲜蒲公英根500g(或干品200g),切片后浸入50度白酒1000ml,密封15日,每日服15-20ml,配合外擦疼痛部位,治风寒湿痹所致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方中根之辛散走窜(含挥发油成分)借酒力通达四肢,《本草纲目拾遗》载“根酒浸服,治筋骨疼痛”,此为“以酒行药,以根通络”的典型应用。

(三)食疗:药食同源的养生智慧

- 公英根炖排骨(川渝民间方):鲜根100g(去皮)、排骨500g、薏米30g,炖熟后加盐,治脾虚湿热型慢性肝炎,取根之甘平(炒后性味转和)健脾利湿,薏米渗湿消肿,共奏“清补兼施”之功。

- 根粉馒头(西北民间食疗):蒲公英根晒干研粉,与小麦粉按1:5比例混合,蒸制馒头,常食可预防酒精性肝损伤,利用根部菊糖(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减少内毒素入肝。

二、典籍记载:从附方散见到理论成型

蒲公英根的药用记载散见于历代典籍,早期多附于全草之下,直至明清才逐步凸显其独特功效,形成“根主下焦,偏入肝肾”的认知。

(一)唐宋:根部药用的启蒙阶段

- 北宋《本草图经》首次明确提及根的应用:“蒲公英,春生苗,叶如苦苣,根黄,断之有白汁……主妇人乳痈肿,水煮根汁饮之”,虽未专论根效,但暗示其与乳痈(肝经所主)的关联。

- 南宋《济生方》载“蒲公英根散”(根研末,酒调服)治“肠痈腹痛”,开创根部内服治内痈的先河,体现“以根入里,攻逐伏邪”的用药思路。

(二)明清:功效分化的关键时期

- 《本草蒙筌》明确区分根叶功效:“叶主散,根主下,花主升”,提出“根性沉降,善泻肝经郁火,通利二便”,为后世治黄疸、淋证提供理论依据。

- 《本草新编》强调根的“攻坚之力”:“根比叶更雄,凡痈毒深结于脏腑者,非根不能达”,治肝痈(现代肝脓肿)用根30g配伍败酱草20g、丹皮15g,煎服后“脓从二便出”。

- 《疡医大全》载“根酒煎方”(根1两,酒煎服)治“附骨疽”(慢性骨髓炎),取“酒行药势,根透骨络”之效,体现根部在深部感染中的应用优势。

(三)近现代:临床定位的清晰化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首次系统论述根的药性:“根味甘微苦,性凉而润,善清肝经之热,凡肝气不舒、肝脾不和者,用之皆效”,创“公英根芍汤”(根20g、白芍18g、甘草6g)治“肝热侮脾,腹中作痛”,奠定其“调和肝脾”的临床地位。现代《中药学》教材明确将根归入“利湿退黄药”子类,与叶的“清热解毒药”形成分工。

三、现代研究:成分解析与药理突破

蒲公英根的药效物质基础集中于根部特化组织,其多糖、甾醇、酚酸类成分含量显着高于地上部分,形成独特的药理作用。

(一)核心活性成分

1. 多糖类(占干重8%-12%):

- 主要为蒲公英聚糖(taraxan)、菊糖(inulin),具显着保肝作用,可促进肝细胞谷胱甘肽(GSh)合成,抑制ccl4所致肝损伤,降低ALt、ASt水平(《中国中药杂志》2019)。

2. 甾醇类(以蒲公英甾醇为主):

- 含量为叶的1.5倍,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1型胶原合成,抗肝纤维化,对肝硬化前期有效(《phytomedicine》2021)。

3. 酚酸类(咖啡酸、阿魏酸为主):

- 根部含量高于叶30%,具抗炎、抗氧化作用,可抑制NF-kb通路,减轻肝内炎症反应,辅助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

4. 挥发油(倍半萜类化合物):

- 含蒲公英醇、棕榈酸乙酯等,赋予根部特殊香气,可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囊收缩力,治慢性胆囊炎(《时珍国医国药》2020)。

(二)药理作用与临床验证

1. 保肝利胆的“三向调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大谋谋天下

天民思想

仙子一起创业炒股票吧

胡思乱想的蛋

高武:一元秒杀,超脱成神

清川沐风

我在火影世界推广火影忍者手游

朝读夜游

我吕布重生后,登峰造极

平淡一笔

道士不好惹

困的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