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暑清热 水火炼真铅,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六·根脉通心脾 气血展枢机

申时正,山茱萸根部忽然发出赤黄光芒,根系在土中延伸出心脾二经的络脉。青黛以“经络镜”观之,见左株根系从“少府穴”(心经荥穴)起始,沿少阴经上达“膻中穴”(心包募穴),再经“膈俞穴”(血会)布于血脉,与熔岩相连;右株根须从“商丘穴”(脾经经穴)出发,沿太阴经下至“阴陵泉穴”(脾合穴),再经“血海穴”(脾经穴)上达肌肉,与焦土相通,中间以“中脘穴”(胃募穴)为枢纽,如气血中转站。

“《灵枢·营卫生会》云:‘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青黛默诵经文,对照根系走向,分毫不差。更奇者,心脾经交汇处的“中脘穴”位置,生出一枚“火土果”,半赤半黄,如心脾共主——赤色部分有黄纹缠绕(火生土),黄色部分有赤脉流转(土涵火),正是“心主血,脾统血,气血同源”的具象化。

太炎真君凑近观察,忽然惊呼:“看那火土果!赤属心,黄属脾,中间竟有黑水流注,分明是‘肾水济心火,脾土制肾水’的五行循环!黑水又分四股,一入肝(木),一入肺(金),一入心(火),一入脾(土),正是‘五脏相生相克,以中焦为枢’的全息缩影。”厚土真人亦点头赞叹:“果中隐隐有战鼓之声,似是气血运行的节律,真是‘气血调和,万病不侵’的实证。”

七·性味归经 火土化甘苦

酉时三刻,青黛取两半株样本验其性味。左株熔岩尝之辛寒微咸,舌尖有灼痛感:辛寒为火之味,入心、小肠经;微咸为水之味,入肾、膀胱经;灼痛为火之性,主宣泄,对应“心热移于小肠,肾水克心火”的病理传导。右株焦土嚼之辛温微甘,舌根有涩滞感:辛温为土之味,入脾、胃经;微甘为木之味,入肝、胆经;涩滞为土之性,主运化,对应“脾燥侮肝,肝木疏脾土”的生理平衡。

“《本草思辨录》云:‘石膏,辛能解肌,寒能清热,为清阳明气分之圣药;干姜,辛热燥烈,为温中祛寒之要药。’”青黛以银针蘸取熔岩与焦土,滴入五行盘:熔岩(火水)遇木盘(肝)化赤雾,如“木生火,水涵木”;焦土(土木)遇金盘(肺)生黄霭,似“土生金,金疏土”。二者合滴火盘,竟化作琥珀,正是“火土相生,寒热平调”的具象化。

玄素真人忽然现身,补充道:“左株气清而锐,其性属阳,可治心热烦渴、吐血衄血,取‘热者寒之’之意;右株气浊而钝,其性属阴,能疗脾寒腹痛、便溏泄泻,合‘寒者热之’之法。然必合而用之,方能‘阴阳互济,水火既济’,此乃大暑‘中见之气’的用药精义。”

八·节气收官 火土得既济

戌时初,大暑的最后一丝暑热之气融入草木。山茱萸的熔岩与焦土重新聚合成阴阳鱼果实,却比之前多了几分温润:焰色赤中透黄(火土相生),土色黄里透赤(土火相涵),正是“心脾调和,气血流畅”的五行调和之象。果实表面浮现出“火土既济”四字,字体如古玺文,暗合“炎上作苦,稼穑作甘”的自然之道。

青黛取出“火土测量仪”,见左株实热指数与右株虚寒指数呈3:7比例——此乃“热去寒减,气血渐复”的最佳状态,恰合《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之论。她又以舌尝新果,初感辛寒入心,如饮白虎汤;后觉辛温归脾,似服理中汤,正是“先清后温,清温有序”的药性彰显。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云:‘心脾两脏,互为因果,心病可及脾,脾病可及心。’”青黛在竹简上记下,“大暑治草,当知‘清热非大寒直折,需留一分阳气;温脾非辛热蛮补,需存一分阴液’。此草得寒热平调之正,可应‘心热脾寒’之复杂证候,全在‘以气血为纲,以阴阳为纪’。”

结语·气血泰和

戌时末,盛夏的酷热渐消,山茱萸的阴阳鱼果实散发出淡淡的暖香与清凉,如心脾调和后的气血泰和。香气所过之处,药田中的石膏结晶剔透,干姜膨大根茎,竟似心脾协和后的生机勃发。青黛望着这株灵草,忽觉“膻中穴”与“中脘穴”有热气流转,一股和畅之气从“曲泽穴”升至“商丘穴”,再降至“涌泉穴”——此气从心脾来,经肝肾行,至肺肾散,正是“心脾同治,气血周流”的切身体悟。

此回书,说尽大暑“清热温脾”之奥,解明“气血同源”之理,更演中医“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智。正是:

大暑火土共蒸腾,心脾受灼势欲焚。

清任妙悟调气血,青黛灵膏化纠纷。

根连曲泽通商丘,果映火土会中脘。

欲知立秋收敛事,且看金气肃秋旻。

下章预告·第十三回 立秋收敛 金气肃秋旻

却说青黛仙子在大暑时节悟得山茱萸“清热温脾”之性,待至立秋,悬壶谷中金气始旺,正应“秋气肃杀,肺金当令”“肺主收敛,肝主疏泄”之理。山茱萸得立秋“收敛”之气,阴阳鱼果实竟分化出“收”“散”二象:收象如霜打枫叶,散象似秋风扫叶。

此时,掌管收涩药的乌梅仙子携“五味子散”而至,主张以五味子、乌梅收敛肺气;掌管疏散药的薄荷仙子持“薄荷散”前来,要求用薄荷、荆芥疏泄肝风。二仙争执不下之际,山茱萸果实忽然渗出金液与青气,正应“金克木,木侮金”的五行博弈。

恰逢叶天士仙师驾临,以《临证指南医案》“秋伤于燥,上先受之”之理点化众人,指出山茱萸需在立秋时节培育“敛散相济”之性。话音未落,金液与青气交融,化作“清燥救肺丹”,果实表面浮现出“燥伤肺金,风动肝木”的金字,正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的病机显化。

欲知青黛如何以“清燥救肺汤”为蓝本炼制收敛之剂,山茱萸又将展现何种“金气肃降,木气条达”的神奇,且看下回分解。

(注:本回每部分深入融合气血理论、白虎汤、理中汤、王清任医论等中医知识。新增“性味归经 火土化甘苦”部分,细化性味与脏腑、五行的关联;在“龙虎炼剂”中详细描述药材炮制与五行方位对应;通过王清任引用《医林改错》理论,深化“气血同治”思想。场景描写上,融入白虎十二阵、理中二十四将等意象,增强神话的仪式感与理论的立体感,确保中医经典理论与文学叙事的深度融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你回农村种地,怎么成大明星了?

乡下大雨

穿书种田:炮灰女配的逆袭手册

青枫l

空间通古今,我助大将军平九州

凤声悠悠

都市医圣:我的透视传承能救世

笑才亦迭

无限开局

溯流筏

在恋综当老六?一句泡面仙人全网暴火

肉包打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