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民思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4章 上书建言(三),大谋谋天下,天民思想,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针对朝廷使臣在地方的活动,刘秉忠严肃指出:“移剌中丞负责监督盐铁等产业、买卖酒醋等货物的交易,并确定课税。在这个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际情况办理税收事务。然而,目前存在一些问题,赋税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奥鲁合蛮奏请加倍征收赋税,这种做法往往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导致苛取民间的现象出现。制定赋税政策时,不应过于沉重,要让百姓能够在经济上承受得起,避免让他们感到手足无措。应当根据以往的合理办法,对赋税进行适当减轻,简化繁琐的手续,坚决制止科税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杜绝那些谋取私利的人借机剥削百姓,损害国家利益。”
在对待鳏寡孤独和残疾人的问题上,刘秉忠心怀悲悯:“鳏寡孤独和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支持。应当设立专门的孤老院,为他们提供衣服、粮食等基本生活物资,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对于因公出差的官吏,刘秉忠也做出了合理安排:“因公出差的官吏到达州郡后,应开办专门的旅店供他们居住,而不得随意在官府或百姓家居住。这样可以减少对官府工作的干扰,也能避免给百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刘秉忠所提出的这些措施,从经济发展、轻徭薄赋到不与民争利、妥善安置鳏寡孤独以及不扰民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地关注到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旨在让老百姓生活安定、生活便利。这些理念和实践,完全符合道家思想中顺应自然、关爱百姓、倡导无为而治、让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核心要义。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能达到与道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相契合的效果,实现国家与百姓的共同繁荣与稳定。
十,敕令全国各地立庙祭祀孔子,同时派遣官员访察当地名儒,举行隆重祀典。
刘秉忠神色庄重地说道:“孔子,堪称所有皇帝的老师,他所确立的学说与政策,乃是万代传承、不可违背的根本准则。彼时,孔庙虽因岁月变迁或种种缘由而废弃不少,但留存至今的仍为数众多。如今,应当让各州郡依照旧有的仪式,虔诚地祭祀纪念这位至圣先师。近代以来,用于祭祀的礼乐器物大多散失,此乃文化传承之憾事。故而,应立即下令重新精心设置这些礼乐器物。同时,大力征集曾在太常任职的旧人,由他们来教导后来的年轻人,使祭祀时所需器件一应俱全,培养出传承礼仪文化的人才。如此循序渐进,方能逐渐恢复祭祀礼仪的盛景。这实在是一统太平的重要基石,亦是推行王道的关键根本。现今,天下广袤辽阔,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此虽是成吉思皇帝威德福泽所惠及,但亦离不开天地神明的暗中庇佑。因此,我们应当四处访问有名的儒士,遵循传统的礼仪规范,怀着崇敬之心尊奉、祭祀天地间的上下神灵,调和天地阴阳之气,顺应时节变化的规律,让神灵得到应有的供奉与敬享,使百姓有所依托,让圣德的恩泽惠及天下,让世间万物皆能沐浴在神灵与圣德的福泽之下,如此,天下百姓皆能依靠皇帝一人的浩荡福分而生活康泰。”
十一,郑重向蒙哥汗请命颁行新历,并着手撰修《金史》。刘秉忠神色严肃地陈述道:“现今通行的辽代历书,经我们仔细观测与推算,发现其记载的日月运行轨迹,与实际情况差得较远,已然无法准确地指导百姓的生产生活与国家的事务安排。我们有幸听闻,司天台经过一番精心的研究与测算,已然改成了新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正式施行。如今,恰逢新皇即位这一意义非凡的时刻,当应借此良机,颁布新历,同时改换纪元,向天下昭示新的气象与开始。此外,应当令京府、州郡统一设置更漏,此物看似普通,实则为百姓生活之必需,有了它,百姓便能清晰知晓时间,合理安排农事、生活与各类活动。”
“国家兴衰交替,朝代更迭乃历史常态,昔日的国家虽已灭亡,但它的历史却不能随之被遗忘。《金史》作为一部记录金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载了一代君臣的宏伟事业与诸多事迹,若不将其保存下来,后世子孙将无从知晓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亦会随之湮灭。国家撰写《金史》,意义重大且深远,它不仅能让一代君臣的丰功伟绩在后世得以铭记,不致被岁月尘封,更能为后人研究历史、汲取经验提供详实的资料,对国家的治理与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
十二,国家从经费中拨出一部分,专门用于赡养生活困难的名士学者。对于其中自有产业的学者,根据先前皇上的圣旨,免去其余大小杂碎的赋税差役,仅让其交纳该交的赋税;对于无产业的学者,则免去所有赋税差役,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与传承,为国家尽其才能。刘秉忠慷慨激昂地说道:“国家广袤无垠,犹如苍天般博大包容。若能从国家浩如烟海的资源中取出一万份中的一份,用以养护天下那些名士、老儒中失去产业之人,使他们免受穷困之苦,得以继续钻研学问,传承文化,这无疑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而对于那些依然拥有产业的名士学者,按照先前皇上所颁布的圣旨,让他们交纳规定数额的赋税,再免去其余各类繁杂琐碎的赋税差役,使他们能够依靠自身产业自给自足,安心致力于学术研究,为国家培养人才,鼓励百姓积极向学,这实在是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培养人才的头等大事,对国家的兴盛与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三,广泛开辟进谏之路,大力鼓励臣民直言不讳。
明君治国,恰似技术高超的木匠运用木材,需依据木材粗细长短的不同特性,施以不同的处理方式,做到人尽其才。
刘秉忠缓缓说道:“孔子曾言:‘君子不拘小节而能注意大的方面。小人不注意大的方面而可以解决小问题。’这大约是说君子心中关注的是关乎国家社稷的大问题,无法顾及小人所能解决的小事琐事,如此或许会有某些短处;而小人的目光狭隘短浅,无法与君子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气量相提并论,但也可能会在某些特定方面展现出一技之长。因此,身为君主,应当让君子与小人各自发挥出他们全部的长处与才能,并加以妥善任用,如此方为治国成功之道。同时,君子不会因为别人说了不妥当的话,就全盘否定他这个人;也不会仅仅因为不喜欢那个人,就对其提出的建议弃之不用。唯有广开言路,方能在争夺天下之时赢得民心,成功安定百姓。天地虽广袤宏大,日月虽光辉明亮,却也难免有所蒙蔽。而蒙蔽天的光明的是弥漫的云雾,蒙蔽人的聪明的,则是自私自利之心与阿谀奉承之言。一般之人被蒙蔽,不过影响一人之判断;而君主若被蒙蔽,则会致使天下大事陷入混乱,万民受苦。所以,君主应当时常精心挑选那些贤能之士充任左右进谏之臣,让他们在错误尚未形成之前就及时加以劝阻,为国家的决策周密地出谋划策。君子之心,专注于理义,胸怀忠君爱国之良念;而小人的心思,却一味追逐利欲,满心都是谄媚之态。君子为官,心怀宽广,能够容纳小人的存在;而小人一旦得势,必然会不择手段地排挤君子。所以,明君在上,对此绝不可不加以细致辨察。孔子曾说:‘远远地避开谄媚的小人。’又说:‘最为讨厌那些花言巧语、阿谀奉承,最终将国家推向灭亡之路的人。’这说的正是这一深刻的道理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