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唐武宗功绩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2章 唐武宗功绩,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以钟磬铃铎以淫其耳。”</p>
“使其生黯淡萧条,再验其老幼,使服役于郡邑。”</p>
“不需勒令自当还俗。”</p>
“若真有真修实相之僧,万物不滞于心,自不碍其修行。”</p>
“如此,徒众不再皈依,则缥缈之说、奇特之徒,自会索然无味。”</p>
李世民看着魏征很欣慰啊。</p>
不放过一丁点建设大唐的机会!</p>
虽然嘴臭,但真是良臣…</p>
大唐上下开始讨论具体可行方案。</p>
……</p>
大唐·宪宗时期</p>
李纯看着小李炎怒其不争。</p>
“朕告诉你!”</p>
“以后离那帮道士远一点!”</p>
小李炎懵懂的点点头。</p>
一旁的郭皇后则斜眼觑着他悠悠道:</p>
“怎么,不打算看看那宣宗如何?”</p>
“紧接武之后的宣啊。”</p>
“跟汉宣帝多像啊,不心动?”</p>
李纯哂然一笑:</p>
“朕岂是那等三心二意,朝秦暮楚之人?”</p>
你当朕傻啊!</p>
李炎才这么大点!</p>
那宣宗连胎都没地方投啊!</p>
……</p>
大唐·武宗时期</p>
李炎对天叩首而拜。</p>
“刚才是朕狂妄了。”</p>
“朕想了想,还是寿命重要一些!”</p>
……</p>
【唐武宗·李炎】</p>
【军事成绩:平昭义之乱,各路割据藩镇重新遵守朝命,唐朝在形式获得了统一。</p>
扫灭回鹘,西北边境安定三十余年。</p>
评价A级,得四分】</p>
【制度建设:设置“备边库”,每年从赋税中储入钱帛十二万缗匹,度支从盐铁税中储入钱帛十二万缗匹,第二年减少三分之一。</p>
凡是各道进奉的助军财货也一概储入,以此储备物资,加强边防。</p>
以“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简冗官,诚治本也。”为理念裁减冗官,提高行政效率,节省国库的开支。</p>
即位之初下诏:“朝廷典刑,理当划一,官吏坐赃,不宜有殊,内外文武官犯入己赃绢三十匹,尽处极法。”</p>
又下令官吏贪污满千钱的,处以死刑。</p>
同时给官吏养廉银以促使其奉公守法“月选官许借支养廉,较当日加给两月俸料,体恤尤厚”</p>
严格进士科的考试制度,选拔真才实学。</p>
除了考理论文化知识还得考时政,方可实授。</p>
限制地方奏官的人数,减少国家财政负担的同时也防止地方集权。</p>
史家称赞为:“抑退浮薄,奖拔孤寒。”</p>
因为此时滥用、冒用门荫特权取仕已成为吏治一大弊病,许多豪门子弟往往是凭借家族的功绩“自幼授官,多不求学,未详典法,颇有愆违”的纨绔子弟。</p>
所以唐武宗下令严格执行用荫标准,明令限制门荫特权。</p>
下敕规定官员兼职不得超过两道,如果情况特殊而兼三四道的必须接受中央朝廷的监督,以此来防止有的官员兼职太多而无力全面顾及兼领之地的情况。</p>
并有效抑制地方势力的过分膨胀。</p>
为了扶正风气,抑制贪污腐化,唐武宗还加强御史和谏官的权力品级。</p>
武宗会昌年间对吏治的改革,令中晚唐的二十年间受益颇多。</p>
评价A+,得四点五分】</p>
……</p>
大唐·玄宗时期</p>
穿着盔甲,捧着檀木桌啃着的李隆基看着天幕眼泪直流。</p>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p>
已经见过其撑得爆炸场面的杨玉环淡定的看向高力士。</p>
高力士感叹着:</p>
“多好的皇帝啊,可惜,死的太早了!”</p>
“呜呜呜呜!”</p>
“陛下有罪啊!”</p>
“呜呜呜呜!!”</p>
“若非陛下,此子就是大唐的汉宣帝啊!”</p>
杨玉环疑惑抬头:</p>
“高将军,数不对吧?”</p>
高力士恭敬道:</p>
“陛下说的太快,吞词简化了。”</p>
“……哦。”</p>
……</p>
【外交策略:南诏遣使朝贡。契丹内附,赐“奉国契丹之印”</p>
黠戛斯入朝进贡,同时与唐军合兵消灭回鹘。</p>
室韦、渤海、牂牁、昆明等国遣使入朝。</p>
评价B级,得三分】</p>
【民生经济:会昌六年,官方统计全国户籍四百五十万户,因连年征战导致人口下滑。</p>
灭佛释放良田使百姓经济暂时有所上升。</p>
评价C级,得两分】</p>
【用人识人:在位期间重用李德裕致会昌中兴。</p>
提拔石雄击败回鹘。</p>
信任赵归真“换骨”之说把自己毒死。</p>
评价B级,得三分】</p>
【后世影响:含金量很高但名声很小的会昌中兴。“唐武宗灭佛”。评价B+,得三点五分】</p>
【总分:二十分】</p>
……</p>
宣宗捡大漏。</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