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唐宣宗李忱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4章 唐宣宗李忱,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大汉·武帝时期</p>
刘彻叹口气,扫了一眼就不感兴趣了。</p>
“又是术治那一套……”</p>
“当时之世不怕有权臣,这李德裕又不是曹操那种人!”</p>
“就算有个子美又能如何?”</p>
“没子美那刘病已还不一定有孝宣之治呢。”</p>
“蠢!”</p>
卫子夫言语带笑道:</p>
“许是这丞相势力太大,皇帝心有所惧吧。”</p>
刘彻闻言无奈叹息道:</p>
“从那宪宗暴毙开始,历经穆、敬、文、武四朝。”</p>
“就看天幕里有哪位大臣能似此人一般安抚朝政建设法制?”</p>
“此时是正式夯实基石之时。”</p>
“有这等好的大臣不往死里用却怕什么势大。”</p>
“简直不知所谓。”</p>
卫子夫盘算了一阵,开口道:</p>
“这李相帮武宗夺权,宦官定深恨其不死。”</p>
“宣宗贬谪未必没有宦官干扰的影子。”</p>
刘彻拢着袖子靠着引枕淡淡道:</p>
“你说的对,但这也是朕说他又复申、韩之术的缘由。”</p>
“武宗也是宦官所立,但他破除藩篱。”</p>
“这宣宗又差些什么呢?”</p>
“他面临的形势可比武宗之时好太多了。”</p>
“但不想着进一步夺回宦官手中的兵权,反而打压限制宦官的大臣。”</p>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那个怪圈里。”</p>
“大中之治?哼,朕倒要看看他治出来些什么。”</p>
……</p>
大宋·神宗时期</p>
赵顼略有惊色。</p>
能与管仲诸葛齐名?</p>
王介甫竟有这般能为?</p>
嗯……看来确实可以多信任一番。</p>
就是他这个脾气……</p>
想到刚刚这人在朝会上舌战群儒的样子,赵顼不免有几分头疼。</p>
……</p>
大明·万历时期(初期)</p>
“先生!您居然与管仲、武候齐名?!”</p>
小朱翊钧一脸惊讶之色的指着天幕。</p>
“我要去告诉母后!我家先生是武候般的人物!”</p>
握着书卷的张居正强压下翘起的嘴角,微微清咳几下缓声道:</p>
“陛下,为君者不可如此轻佻。”</p>
“您还有学业没完呢。”</p>
小朱翊钧慢慢放下小手,垂头丧气。</p>
跑路宣告失败,继续学习吧。</p>
……</p>
大明·神宗时期</p>
朱翊钧看着天幕,神色阴晴不定。</p>
“呵……诸葛……”</p>
“是啊,武候可是后主相父啊……”</p>
“但朕……”</p>
“不需要一个‘相父’压在头上!”</p>
“朕,才是皇帝!”</p>
……</p>
【李德裕被贬后,宰相李回、工部尚书薛元赏、谏议大夫郑亚在内的一大批其亲信也纷纷被贬官或流放。】</p>
【其中最冤枉的,就是曾在反击回鹘和平定昭义的战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石雄。】</p>
【昭义之战后,石雄先在河中、河阳两镇任节度使,后来又移镇凤翔。】</p>
【但因他是李德裕所提拔,故而在李德裕罢相后也受到了牵连被召回京城,任命为左龙武统军。】</p>
【安史之乱后,龙武军早已名存实亡。】</p>
【石雄接连请求外放养老,皆不准。】</p>
【没过多久就郁郁而终。】</p>
【五月五日,唐宣宗大赦天下,命长安两街除旧留两寺外,各增置八所寺院。】</p>
【僧尼依前隶功德使,所度僧尼,仍令祠部给牒。】</p>
……</p>
{以前只知道宣宗小太宗的名号,现在这么一看……他怎么跟武宗对着干啊?}</p>
{这还没完呢,纵观宣宗的政策,那就是武宗支持的,他就一定反对。武宗反对的,他就一定支持。}</p>
{那他这小太宗名号怎么来的?}</p>
{后面你就知道了,只能说这人……太会当皇帝了。}</p>
唐宣宗这个小太宗的称号水分有点大啊。</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