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萧太后结束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5章 萧太后结束,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三百年前唐高宗体弱多病,“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将朝廷的一些事情交给皇后武则天处理。】</p></p>
【最后又将其册立为天后,与自己平起平坐,共掌朝政,时人称为“二圣”。】【耶律贤与萧绰的关系也是如此。】</p></p>
【耶律贤多病,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重病的时候甚至有性命之忧。】</p></p>
【公元976年二月初五,辽景宗耶律贤诏谕史馆学士,书写皇后也要称“朕”或“予”,成为固定的格式。】</p></p>
【这项制度的出现,使萧皇后起码在称呼上已经与皇帝平起平坐,为其执掌朝政提供了名义上的支持。】</p></p>
【公元982年去世,时仅三十五岁。】</p></p>
【史称其“任人不疑,信赏必罚”。】</p></p>
【景宗长子耶律隆绪继位,年仅十二岁,此即辽圣宗。】</p></p>
【萧绰以皇太后摄政,年仅三十,次年群臣上尊号为承天太后。】</p></p>
……</p></p>
{这咋还两种穿衣风格?}{辽国在服饰方面实行“一分为二”的制度,根据社会等级、官阶高低定服饰。}{其法律规定: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子穿契丹本民族的服饰,而皇帝和南班的汉族大臣则穿汉服。}{到了公元1031年以后,就允许所有的辽国臣子,不分品级,在大型仪式上都改穿汉服,这也说明辽的汉化程度。}{说起来也讽刺,相比与宋朝,反而是辽国最没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辽景宗和萧太后的功劳啊。}{萧太后要是李治的老婆……啧。}{有能力,又爱儿子。总比过把瘾就死的皇帝强。}……</p></p>
大唐·高宗时期以手托腮,李治双目微沉。</p></p>
能称朕、予……</p></p>
这说明景宗之政确有皇后之助。</p></p>
摄政之初,萧太后的父亲早已被害多年,后族无可依靠。</p></p>
能领着儿子频繁南下,说明宗室诸王权重兵众,对圣宗皇位构成莫大威胁。</p></p>
“唉……”</p></p>
李治深深叹口气。</p></p>
天幕说的对,这就是他幻想中的皇后啊。</p></p>
有能力,还爱孩子。</p></p>
……</p></p>
武周。</p></p>
武则天感觉有点恼羞成怒。</p></p>
一旁的李旦与太平缩了缩身子,不想触她霉头。</p></p>
可惜,俩人此时在这就是最大的霉头。</p></p>
“你们两人在想什么。”</p></p>
“你们觉得朕对你们不好吗!”</p></p>
李旦、太平:……我冤啊!!!</p></p>
……</p></p>
大辽·景宗时期“咳咳!”</p></p>
耶律贤呛到了。</p></p>
伱们有病吧!差三百年你们也能乱扯!</p></p>
一旁的萧绰则面不改色。</p></p>
唐高宗?也就不过尔尔吧。</p></p>
被养的猎犬反噬自身,这可不是什么好猎人。</p></p>
……</p></p>
【公元986年,宋太宗北伐。】</p></p>
【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一起率兵驻扎驼罗口。】</p></p>
【在萧绰与耶律隆绪的支援下,耶律休哥大败宋大将曹彬所率的军队,宋朝北伐失败】</p></p>
【接着,萧绰西讨阴卜、敌烈诸部,东征高丽,又与高丽王建立了和亲关系。】</p></p>
……</p></p>
大唐·玄宗时期“这娘们还挺能打。”</p></p>
李隆基感觉心里酸酸的。</p></p>
一个女子竟然这么能打。</p></p>
而朕……</p></p>
摇摇头,李隆基不想这些烦心事。</p></p>
“幸亏则天皇帝不能打。”</p></p>
不然还有朕什么事。</p></p>
能掌兵的皇帝是无法用玄武门来对付的。</p></p>
……</p></p>
【打败宋朝后,萧太后开始进行全面改革。】</p></p>
【公元988年,辽朝首开科举,虽仅取一人,却标志着汉族士人可以藉此进入辽朝统治阶层,也意味着辽朝统治基础的扩大。】</p></p>
【公元990年,把原先隶属宫帐的奴隶户改编为部族,又把原来处于奴隶地位的旧部族经改编增置为平民性质的新部族。】</p></p>
【同时规定新征服的各族人户不再编为奴隶宫户。】</p></p>
【使一大批奴隶取得了平民身份。】</p></p>
【改革律法。契丹旧例,契丹人与汉人共案同罪时,重处汉人,轻处契丹人,同罪异判现象十分严重。】</p></p>
【为实现蕃汉同律、法制汉化的改革,萧太后剥夺契丹贵族和奴隶主的一些司法特权,逐步推行蕃汉贵贱同罪同判的司法原则。】</p></p>
【全面整顿吏治,以任官好坏作为考课标准。】</p></p>
【改革赋税制度。主要内容就是将燕云地区推行的赋税制度扩展到其他头下州军地区,再把穆宗朝以来胁迫为部曲的奴隶都改为向朝廷纳税的编民。】</p></p>
【在实行赋税制时,又采取了一些灵活的政策,如西北沿边一带不征税赋或减免赋税等。】</p></p>
【在她执政的二十七年中,减免赋税多达二十三次。又八次下诏,赈济灾民、流民和贫苦农民。】</p></p>
【公元1004年,萧太后与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p></p>
【公元1009年,萧太后归政于辽圣宗。】</p></p>
【十二月,去行宫的路上染上疾病,不久后病逝,享年五十七岁。】</p></p>
……</p></p>
北魏·孝文帝时期</p></p>
拓跋宏靠着身后的软枕,笑着道:“这萧绰手段不错,文治武功不下于一些明君。”</p></p>
“而相比于吕后和武曌,一个任人唯亲遭致灭门,一个对内兴酷吏对外乏力。”</p></p>
“萧太后的手段更显得高超。”</p></p>
……</p></p>
大清·康熙时期摘下如意帽,康熙往暖床里一缩。</p></p>
“老四,你觉得吕后、冯后、刘娥、萧绰。”</p></p>
“这四人谁的功绩强些?”</p></p>
胤禛沉稳的竖立一旁,平静道:“孩儿认为冯太后的综合功绩强于萧太后。”</p></p>
康熙略有些诧异。</p></p>
“为何?”</p></p>
胤禛看了眼天幕,又低头道:</p></p>
“冯太后的接班人孝文帝明显比萧太后的接班人辽圣宗出色。”</p></p>
“军事上孝文帝虽然开疆拓土不多,好歹打下了南阳,并且始终对南齐保持攻势。”</p></p>
“而辽圣宗接连败于高丽和西夏,特别是对高丽损失惨重,至于之前对宋的战争成果主要功绩都是萧太后的。”</p></p>
“改革方面辽圣宗只是修补完善了耶律贤和萧绰的改革,而孝文帝直接开始了北魏改革第二阶段,改汉姓说汉语穿汉服用汉法,汉化深度明显大于辽圣宗。”</p></p>
康熙拿起一旁玉如意挠了挠后背。</p></p>
“你说的都是皇帝,朕问的是太后。”</p></p>
胤禛沉默一阵,缓缓开口道:</p></p>
“能培养圣主,就是最大的功绩。”</p></p>
</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