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6章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元朝广大,官员多如牛毛,这样一一考察接见的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见】</p></p>
【元顺帝这时的励精图治之意,确实是货真价实。】……</p></p>
大元。</p></p>
忽必烈越听眉头越皱。</p></p>
一旁的刘秉忠看了半天,随即一脸茫然。</p></p>
什么都做了……就是没整治吏治?</p></p>
……</p></p>
【但从1344年到1349,元顺帝五年的励精图治并没有使得一路下滑的元朝国势有所扭转。】</p></p>
……</p></p>
天幕上。</p></p>
奔声如雷的洪水摧毁河堤。</p></p>
农田!房屋!牲畜!</p></p>
只余洪水在天地间咆哮着。</p></p>
画面一转。</p></p>
荒芜的大片田地裂着道道口子。</p></p>
数不清的百姓正拖儿带女,如行尸走肉般晃荡在路上。</p></p>
偶有几人倒下,就再也没有站起来。</p></p>
头顶上。</p></p>
花花绿绿的蝗虫群嗡嗡作响的呼啸而过。</p></p>
……</p></p>
【早在脱脱刚刚罢相的公元1344年五月,北方便遭遇了罕见的大洪水】</p></p>
【大雨下了二十余日,使得黄河暴溢,白茅堤、金堤全部绝口,平底水深竟达二丈。】</p></p>
【此后短短一个月时间,黄河流域之济宁、单州、虞城、砀山、金乡、鱼台、丰、沛、定陶、楚丘、武城,以至曹州、东明、巨野、郓城、嘉祥、汶上、任城等处都遭到大水洗劫,“民老弱昏垫,壮者流离四方”】</p></p>
【此次黄河水患波及面甚广,河南、山东、江苏、河北等地都有遭灾,可以说几乎遍及了中原。】</p></p>
【北方各地州县陷入一片泽国,百姓破家殒命者不计其数。】</p></p>
【公元1348年正月,河水又决,先是淹没济宁路,继而北侵安山,汇入运河,延袤济南、河间。】</p></p>
【天灾之下,人祸又起。】</p></p>
【水患造成了大量的饥民和游民,朝廷的赈灾物资经过层层剥削,到了饥民手里就只剩下谷壳。】</p></p>
【为了生存,河南、山东等河泛区“沿河盗起,剽掠无忌,有司莫能禁”】</p></p>
【公元1349年闰七月,元顺帝召回脱脱重任中书右丞相,总领国事。】</p></p>
【复相后,脱脱专门召开治河讨论会】</p></p>
【都漕运使贾鲁提出自己的治河主张“必疏南河,塞北河,修复故道。役不大兴,害不能已。”】</p></p>
【脱脱当机立断,决定立即执行。】</p></p>
【但工部尚书成遵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济宁、曹、郓,连岁饥馑,民不聊生,若聚二十万人于此地,恐后日之忧又有重于河患者!”】</p></p>
……</p></p>
刘启这时明白这个坑是什么了。</p></p>
“治河要花钱要用人,治的越快花费越大。”</p></p>
“天下百姓根本折腾不起。”</p></p>
“但要说不修……最后结果其实也没差别。”</p></p>
小刘彻像个小大人一样抱胸叹气。</p></p>
“前人不修德行,给后人留下这么个局面。”</p></p>
“天灾、人祸。”</p></p>
“百姓忍天忍地也忍不了你了。”</p></p>
……</p></p>
天幕上。</p></p>
用竹竿、草席搭建的凉棚里有两条长凳和几张歪歪斜斜的桌子。</p></p>
每张桌子的四周都摆着几个木头墩子。</p></p>
三个穿着短裤打着赤膊的汉子坐在木墩上。</p></p>
三人议论者什么,说得很起劲。</p></p>
其中一人将水碗里的水一饮而尽后,小声且快速道:</p></p>
“我虽说没亲眼看到,但俺家哥哥可是真真的看得清清楚楚!”</p></p>
“说是那天夜里,唰一下的就满天红光,几里地外都看得见!”</p></p>
“不光他一个人,全村人都看到了,一个个慌忙跪地上磕头。”</p></p>
“咋样咋样,弥勒佛长啥样?”</p></p>
那开头的汉子挺了挺腰板道:</p></p>
“你看你,又急!你别急,听我慢慢说。”</p></p>
“那红光放的得有一两个时辰,等没光了之后,俺哥过去一看,就在地上看到了一块石碑,上面说……”</p></p>
汉子好像想起了什么,一脸紧张道:</p></p>
“天下大乱,明王出世!”</p></p>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p></p>
……</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