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佃农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8章 佃农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p></p>
“百姓也要有利可得啊。”几人不自觉的点头,唯有冯去疾默不作声。</p></p>
他总觉得哪里不对。</p></p>
迁民、垦田,这的确是休养生息的好事。</p></p>
有利可图也算说得过去。</p></p>
但天下不全是安分守己的良民。</p></p>
……</p></p>
【而第二道诏书则是给工匠们发津贴】</p></p>
【这件小事触动的是之前元朝手工业的重要制度,即匠籍制度】</p></p>
【所谓匠籍制度,就是将全国的工匠们编订成专门户籍】</p></p>
【入籍的工匠,便是匠户】</p></p>
【一个工匠不入籍,就等于没活路,如果入了籍,不但一辈子干这营生,而且子子孙孙,世代都要干】</p></p>
【而元朝实行匠籍制度主要为了用工方便】</p></p>
【要干什么活直接按匠籍抓人】</p></p>
【干活的工匠不但路费要自理,来京城的生活费要自备,而且干活也没酬劳】</p></p>
【只有一些粗劣的食物,且绝不允许其间做别的营生糊口】</p></p>
【抓到就是重罪,命运极其悲惨】</p></p>
……</p></p>
{你以为朱元璋的名头主要来源是什么?}</p></p>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是成功了的陈胜吴广啊!}</p></p>
……</p></p>
大明。</p></p>
老朱舔了舔笔头,看的无奈。</p></p>
“这比喻……”</p></p>
马皇后笑着抿了一口茶水。</p></p>
“也没错啊。”</p></p>
“元末跟秦末差不多,你跟陈胜吴广也差不多。”</p></p>
朱元璋看着笑得促狭的妹子,没好气道:</p></p>
“有没有可能,那不叫成功的陈胜吴广,那叫成功的汉高祖!”</p></p>
马皇后晃悠着脚,笑道:</p></p>
“但宁有种乎可不是汉高祖喊出来的。”</p></p>
老朱白了他一眼,随即一股暗愁涌上心头。</p></p>
宁有种乎……</p></p>
这可不行啊……</p></p>
……</p></p>
【明朝初期也沿用这一制度,工匠们的命运没有随着改朝换代而变好。】</p></p>
【直到洪武十一年的这份诏书,一切才开始改变】</p></p>
【给工匠们发津贴,数额虽不多,但日子总算好过了。】</p></p>
【然后到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朝正式规定各地匠户每三年上京服役一次,每次不超过三个月。】</p></p>
【如此一来,工匠们终于不需要常年服徭役,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家营生。】</p></p>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法令再次修订】</p></p>
【按照工匠们工种的不同和路程的远近,重新编订服役时间】</p></p>
【这些轮流服役的工匠,便被称为“轮班匠”】</p></p>
【在皇宫内府服役的工匠,更可按照工种每月领工钱。】</p></p>
【佃农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p></p>
【佃农们可以挺起腰杆干活,工匠们更不会被强迫劳动,而是有了更多创造的机会。】</p></p>
【这便是朱元璋一生执政中一个了不起的成就。】</p></p>
……</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