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胡惟庸之案洪武逃杀之始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3章 胡惟庸之案洪武逃杀之始,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是咱为新朝量身定制的。”</p></p>
“我们都是从刀光剑影中一路拼杀过来,同当患难,同享富贵。”“但妹子,咱怕啊。”</p></p>
他缓缓起身,走到殿门仰望天空。</p></p>
“前朝那些实权派大臣,他们在掌权时说一不二。”</p></p>
“风头甚至盖过皇位上坐着的那个人。”</p></p>
“丞相因为权力过大就有可能干预到皇帝的意愿,甚至威胁到皇权。”</p></p>
“就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一样。”</p></p>
马皇后沉声道:</p></p>
“所以,你就想废了相位?”</p></p>
朱元璋坦然道:</p></p>
“有想法,没体系,天幕不提咱还真要想想。”</p></p>
马皇后起身急走到老朱身边,她太了解他了。</p></p>
“重八,你想没想过这期间会造成多少冤假错案!”</p></p>
“该杀和不该杀的人,都会被大肆诛杀!”</p></p>
“这会让国家陷入动荡的!”</p></p>
“那也是必要的牺牲。”</p></p>
“天下军户尽在朕手。”</p></p>
“一群措大掀不起风浪。”</p></p>
“重八!”</p></p>
“知道知道,不滥杀吗。”</p></p>
“咱会的,你放心!”</p></p>
“只诛首恶,绝不牵连!”</p></p>
马皇后看着一脸赔笑的朱元璋只能暗生闷气。</p></p>
倔驴!</p></p>
犟种!</p></p>
“你心里有数就好。”</p></p>
……</p></p>
天幕上。</p></p>
身穿龙袍头戴翼善冠的朱元璋看向殿内大臣。</p></p>
“皇帝深居宫中,能够知晓万里之外的事。”</p></p>
“这主要是因为兼听广览,了解民情。”</p></p>
“胡元之世,政令都出自中书省,大小事务都要先关报中书,然后才奏闻给皇帝。”</p></p>
“元朝又多昏君,才导致民情不通,以至于天下大乱。”</p></p>
“朕要引以为鉴。”</p></p>
……</p></p>
【公元1379年九月,位于大明西南边陲的占城国来使进贡。】</p></p>
【按照外交程序,中书省应该在接到这种外交大事的第一时间上报皇帝。】</p></p>
【但朱元璋没有从中书省或是礼部那里得到的消息。】</p></p>
【消息是出宫办事的宦官带回来的】</p></p>
【由于无人接待,占城国使者连宫门都没有摸到。】</p></p>
【由于语言不通,外邦使者只好流落街头。】</p></p>
【朱元璋勃然大怒,当即传唤胡惟庸和汪广洋】</p></p>
【胡惟庸和汪广洋叩头谢罪,将罪过归咎于礼部】</p></p>
【礼部大臣又归咎于中书。】</p></p>
【礼部与中书省当着皇帝的面踢皮球,这让朱元璋更加恼火。】</p></p>
【他接连下了几道敕书,将礼部负责接待外宾的相关人员全部下狱,同时让检校暗中调查。】</p></p>
……</p></p>
“汪广洋,扶不起的阿斗。”</p></p>
刘病已明白朱元璋的用意,想要制衡一下。</p></p>
但没想到这人这么烂泥扶不上墙。</p></p>
“胡惟庸,鼠目寸光。”</p></p>
结党营私,欺上瞒下,直往火坑里跳。</p></p>
“朱元璋……诡谲莫测。”</p></p>
这人的手段属实让人心惊。</p></p>
拿国家当工具……</p></p>
“奇怪,李世民也不这样啊?”</p></p>
许平君摸索着手臂,天幕里展现的马上皇帝就那几个。</p></p>
刘病已也想不通。</p></p>
“也许是经历的缘由?”</p></p>
许平君好奇的看着他。</p></p>
“那你也没这样啊。”</p></p>
皇帝眉头一跳。</p></p>
也就是你,别人这话说出指定是人头落地!</p></p>
“咳,这事一出,老朱也该收网了。”</p></p>
“事关国体,不能拖了。”</p></p>
……</p></p>
【公元1380年正月初二,御史中丞涂节突然告发胡惟庸涉嫌毒杀刘基,并意图谋反。】</p></p>
【毒杀刘基这事并无实据,但洪武八年刘基感染风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p></p>
【御医开了药方,照单抓药后身体不适病死也是事实。】</p></p>
【真相不确定,但对于朱元璋来说,他不需要真相】</p></p>
……</p></p>
大明。</p></p>
“你等会!”</p></p>
“刘基死了?!”</p></p>
本来还一副智珠在握的老朱突然变了颜色。</p></p>
马皇后看着天幕,叹了口气。</p></p>
“重八,你这……”</p></p>
刘基死的蹊跷。</p></p>
……</p></p>
【接到涂节的报告后,朱元璋立即批转司法部门连夜突审】</p></p>
【具体细节早已不得而知,一些罪名也南辕北辙。】</p></p>
【只知结果是胡惟庸谋反案坐实,不可不杀。】</p></p>
【与此同时,御使中丞涂节和御史大夫陈宁作为胡党嫡系也难辞其咎】</p></p>
【因为有官员禀告,涂节也参与了谋反,见事情败露才站出来检举胡惟庸。】</p></p>
【此案由朱元璋“自临问之”】</p></p>
【自正月初二,廷臣审录,到初六结案】</p></p>
【胡惟庸为首的一大批人及其家族被全部处死。】</p></p>
【处死宰相是非同寻常的,朝堂内外为之震骇。】</p></p>
【朱元璋趁势颁布了一系列诏书,以平息人心躁动。】</p></p>
【第一道诏书,革去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p></p>
【第二道诏书,他要大肆清算胡惟庸等人的罪状】</p></p>
【洪武大逃杀开始初显端倪,但此时的风暴还在地平线下。】</p></p>
【因为有人不想朱元璋这么大搞牵连。】</p></p>
【她也限制住了皇帝一开始的杀心。】</p></p>
【这个人就是马皇后。】</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