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尧舜圣君”朱佑樘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64章 “尧舜圣君”朱佑樘,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恒看着刘启,叹口气。</p></p>
“你还没坐上这个位置,所以你还不懂。”“明君的表象从来不是这些外在。”</p></p>
“而是兼明天下。”</p></p>
“天下之势,顺其而行。”</p></p>
“明朝君臣对立之势已定,这条路不是他想不走就能不走的。”</p></p>
刘恒看着天幕。</p></p>
“他不走,那些文官也得逼着他走。”</p></p>
……</p></p>
【朱祐樘跟朱见深一样,是一个严格按照帝国储君培养制度训练出来的皇帝。】</p></p>
【五岁被立为皇太子,十七岁登基,接受了年的储君教育。】</p></p>
【培训的时间长度和登基的年龄都跟朱见深一样。】</p></p>
【唯一差的,就是朱见深当废太子的那几年经历。】</p></p>
……</p></p>
“如果可以,朕不想要那些经历。”</p></p>
“但朕一定要遇见你。”</p></p>
……</p></p>
朱佑樘不笑了。</p></p>
“这是什么意思?”</p></p>
……</p></p>
朱厚照狠狠的一拍扶手。</p></p>
“说得对啊!”</p></p>
……</p></p>
朱厚熜冷笑一声。</p></p>
“清流……”</p></p>
……</p></p>
【事实证明,挫折教育还是很重要的。】</p></p>
【那几年的磨难,让朱见深对人性的阴暗面有切身的体会。】</p></p>
【虽然他也推崇孔孟之道,立,但其政治手腕也是很厉害的。】</p></p>
【为了达到目的可以随时翻脸不认人。】</p></p>
【对手下的大臣恩威并施,既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干,又晓得用宦官去盯着他们。】</p></p>
【而朱祐樘就有些偏理想化。】</p></p>
【在他的知识范围内,帝国就应该是儒家思想描绘的世界,圣君贤相就能治理好一切。】</p></p>
……</p></p>
大秦。</p></p>
嬴政低头看着刚刚送来的奏疏。</p></p>
他连听都不想听。</p></p>
又一个被所谓尧舜之君迷惑的蠢货。</p></p>
儒家从孔子开始就不是用来治民的,它是用来“制”君的。</p></p>
法制臣,儒制君。</p></p>
嬴政思索着,又想到那预定了但从未谋面的“赢”恒。</p></p>
黄老而养民。</p></p>
……</p></p>
大汉。</p></p>
刘邦挠了挠头。</p></p>
“怪,真怪。”</p></p>
“聪明的父一定会有一个愚笨的子吗?”</p></p>
“你骂谁蠢呢?”</p></p>
刘邦疑惑的“啊”了一声。</p></p>
下一瞬反应过来。</p></p>
“不是,娥姁,你心里能不能想点阳光的东西,我又没有刘盈随你的意思,他谁都不随!”</p></p>
吕雉渐渐眯起双眼。</p></p>
“你骂我黑暗?”</p></p>
刘邦被噎的半死。</p></p>
要不说乃公喜欢戚夫人呢。</p></p>
……</p></p>
天幕上。</p></p>
一身红色锦绣金纹龙袍尽显帝王威严。</p></p>
但此时的朱佑樘却一脸苍白的看着手中奏折。</p></p>
“啪!”</p></p>
“诏兵部尚书议事!”</p></p>
……</p></p>
【弘治十七年(1504)】</p></p>
【首辅李东阳被派遣到山东曲阜祭孔,在路上作了一些调查,回来以后写了一份奏章。】</p></p>
【大意是,自己奉命一行,正好赶上山东大旱。】</p></p>
【天津那一路的夏麦全都枯死了,秋禾也没有种上。】</p></p>
【河边挽舟拉纤的人没衣服穿,田地里的百姓面黄肌瘦,自己所到之处盗贼猖獗。】</p></p>
【又听从南方来的人说,江南、浙东现在满是流民逃户,军队兵员空虚,仓库储备不够十天吃的,官员工资也拖欠了好多年。】</p></p>
【这东南富裕之地一直承担着税负大头,但一年三饥就到了这种地步。】</p></p>
【北方一向没有积蓄,今年秋天再歉收,百姓承受不了的。】</p></p>
【恐怕会有不测之事变发生。】</p></p>
【看到这封奏折,当了十七年“圣君”的朱佑樘终于开始意识到哪里不对头了。】</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