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大明唯一争得最终解释权的皇帝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88章 大明唯一争得最终解释权的皇帝,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备看着立马就能分析出本质的孩童,由衷感叹着。</p></p>
借由统嗣之争,朱厚熜迫使几乎所有的重臣表态并将反对者全部赶出朝廷,只留下支持自己的大臣。虽然其中不乏投机取巧者,但这不影响他借由统嗣之争表明了自己的帝位来源于自己无可更改的血缘关系,而非过继关系。</p></p>
借此确立自己独一无二的对君权的控制,将孝宗武宗的外戚彻底闲置。</p></p>
“生子当如孙仲谋啊……”</p></p>
百无聊赖的孙权:?</p></p>
曹操用眼角瞥着身边三人。</p></p>
强压住嘴角的笑意。</p></p>
大胜!</p></p>
……</p></p>
【公元1527年,嘉靖六年。】</p></p>
【朱厚熜开馆纂修《大礼全书》,后正式定名《明伦大典》】</p></p>
【此典修补礼仪漏洞,梳理大礼议前因后果,予以定论。】</p></p>
【次年六月,此书修成,朱厚熜加封张璁、霍韬等人,追夺杨廷和、毛澄、蒋冕、毛纪、林俊、乔宇、汪俊、夏良胜等人封赏官职。】</p></p>
【九月,令改称孝宗敬皇帝为皇伯考、昭圣皇太后为皇伯母。】</p></p>
【集议时,满堂称是。】</p></p>
……</p></p>
……</p></p>
刘恒望着天幕,眼神深邃。</p></p>
“新的时代,开启了。”</p></p>
刘启习惯了自家阿父云山雾罩的说话方式了。</p></p>
刘启不问,刘恒不说。</p></p>
他只是静静的看着天幕。</p></p>
过去,权力角逐是在门阀、藩镇、宫闱这种层面展开。</p></p>
用武力、杀戮、幽禁、废立之类手段解决。</p></p>
而在大礼议中,权力角逐却是在意识层面上展开。</p></p>
通过一种抽象的理论甚至几个语词的争夺来解决。</p></p>
皇帝已经被儒家拉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之中了。</p></p>
……</p></p>
李隆基看着天幕里的说辞一阵无言。</p></p>
“就是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p></p>
“这种破事它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别的朝代?”</p></p>
李泌捋须感叹着:</p></p>
“这就是因为礼法不明啊。”</p></p>
“哪朝哪代会为着这样一件虚头巴脑的事,倾朝相争,君臣反目,搞到性命交关的地步?”</p></p>
“汉成帝以定陶王为太子之事,波澜不兴,平稳过渡。”</p></p>
“宋英宗故事倒很是热闹,朝臣名儒也分做两派。”</p></p>
“不过比较一下,却又与大礼议大不同来。”</p></p>
“前者热闹归热闹,皇帝的处境却并不艰难,英宗并未费太多周折,就把事情敲定。”</p></p>
“朱厚熜却截然不同。”</p></p>
李泌看向皇帝,郑重道:</p></p>
“自他从安陆启程前来就皇帝位,到取得以兴献王为皇考的胜利,耗时整三年。”</p></p>
“其间的起起伏伏、委曲求全、柳暗花明之状,天幕都一言难尽。”</p></p>
“这说明,君权的空间已经受到极大的挤压。”</p></p>
“他面对的,实际是同一种力量。”</p></p>
“名义上君权是至高无上的,但“礼制”却掌握在士大夫手中。”</p></p>
“他们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取得比皇帝更高的话语权。”</p></p>
“朱厚熜不得不争。”</p></p>
……</p></p>
【大礼议之后,懵懂的少年皇帝迅速脱胎换骨为老辣的政治家,并最终使成为明朝最懂得控制权力的皇帝之一。】</p></p>
【尤其是对于文官集团的控制,更是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p></p>
【而消除一切掣肘,大权在握的少年英主,也正式开始“革除一切弊政”,欲使“天下翕然称治”!】</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