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体,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因为继承汉唐以来“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与华夷之观,所以只重视开发西南边疆的资源,发展其税收和金属矿藏,在经济上为我所用。</p>

至于当地的具体情况,依然是土司自治。</p>

所以,羁縻治策与土官土司制度虽有区别,但核心思想是相通的,两者的做法都是“羁縻之治”</p>

那么问题来了。</p>

羁縻之治在古代中国延续了数千年,影响广泛而深远。</p>

为什么就偏偏断在了雍正手里?</p>

这就不得不提一本“千古奇绝”的神书了。</p>

《大义觉迷录》</p>

……</p>

大清·乾隆时期</p>

“啪”的一声!</p>

乾隆一掌拍在脑门上。</p>

脸上写满了痛苦二字。</p>

“千防万防啊……防不住啊!”</p>

那本破书有个屁的深刻含义!</p>

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皇帝的耻辱!</p>

“唉……”</p>

乾隆叹口气,但也只能继续看着。</p>

反正丢人的不是我……</p>

而且……他也确实开始好奇了。</p>

……</p>

康熙时代浙江有个叫吕留良的学者,在著书和讲学中尊奉孔子思想的精义是“尊王攘夷”。</p>

雍正六年(1728)这个提法,在他死被湖南一个叫曾静的落第书生看到了,很是激动,于是和学生张熙筹划反清。</p>

他们宣扬雍正得位不法,并给他列了十大罪状,即“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任佞”。</p>

这十条罪名基本囊括了雍正从继位起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其中除“好谀任佞”稍显平淡,其他九条罪名全都称得上是触目惊心,骇人听闻。</p>

曾静说雍正这样的暴君,就算不是满人,是汉人,也根本没资格做皇帝。</p>

又打听到川陕总督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想来肯定能继承岳飞遗志来抗击外夷,就派人带给他一封策反的信,眼巴巴地请他起事。</p>

岳钟琪接信后虚假地应付了一下,理所当然的报告了雍正。</p>

雍正下令逮捕了这个谋反集团。</p>

按理说,这种铁板钉钉的谋反罪直接按律法走就完了。</p>

但雍正不,说他杠精也好,说他在这件事里看到机会也好。</p>

他去亲自阅读了吕留良的书信、著作,最后决定跟他好好辩论一番。</p>

……</p>

大宋·太宗时期</p>

赵匡义还想知道那本写什么呢,然后就被这起源震惊的一愣一愣的。</p>

“你可真是个……”</p>

赵匡义脑子里突然浮现“朕就是这样一个汉子”的那句话。</p>

“不同寻常的男人。”</p>

但同时他也明悟了一些东西。</p>

“他不是只想当一名胡主啊。”</p>

望着天幕,在赵恒不明所以的表情中,感叹道:</p>

“他是想当天下主。”</p>

“不……”</p>

回想雍正所做的事情。</p>

锐意改革,铲除积弊,清查钱财,整饬吏治,摊丁入亩,打击朋党,都大刀阔斧,雷厉风行。</p>

又是追赃,又是抄家,又是罢官,又是杀人,也难免蒙受操切之讥。</p>

他心中哪怕在有所成见也不得不承认。</p>

“他是天下主。”</p>

▲тTkan▲¢ ○</p>

……</p>

再用大逆不道的吕留良真的能和孔子相提并论吗?</p>

你曾静为何尊敬悦服一个行走于市井江湖的吕留良呢?</p>

你曾静真的是可以担当‘天聪明,干之九五’的大人物吗?</p>

你曾静自命为济世英才,你真的有‘宰相之量’,还是心怀异谋,图为不轨呢?</p>

这种不停反诘的问话也许问崩了曾静,也许是曾静怕死。</p>

总之曾静认罪,写了本《归仁录》</p>

案子结了,刑部决议,曾静凌迟处死、诛五服、三族妻女为奴、抄家。</p>

但谁也没有料到,一向以冷酷著称的雍正,这次却做出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p>

连下数道谕旨,赦免、宽宥曾静等人,还做出承诺:以后朕的子孙也不得因为他诋毁朕而追究、诛戮其人及后人。</p>

同时,雍正也透露出自己对于“华夷之辩”的看法。</p>

……</p>

{说实话,看起来可能是有点搞笑。}</p>

{但放在那个时代背景里,没有几个专制帝王会采取这种方式来处理此类案件。}</p>

{他们的惯常做法,是谁要胆敢说他们一个“不”字,就把谁抓起来砍脑袋,或者拖下去打屁股。}</p>

{而且,砍脑袋之前,还要在嘴巴里塞上木球,完全剥夺他人说话的权利。}</p>

{如果自己遇到了什么尴尬事体,则把盖子捂得严严的,一点风都不让透出去。}</p>

{将知情人和目击者秘密处死,杀人灭口,也是常规的配套措施。}</p>

{实在掩盖不住的,则歪曲真相,篡改事实,指鹿为马,文过饰非,寄希望于民众的健忘和弱智。}</p>

{像雍正这样,以九五之尊与案犯对簿公堂(本人未出场),等着对等讲理的架势,通过充分说理的方式来降服对方,确实绝无仅有,而且匪夷所思。}</p>

{你们可能忘了,他可是精通儒学和佛学的雍正,坚信大义可以觉迷,而匪类亦可归仁。}</p>

{因为儒学讲“人皆可以为舜尧”,佛学讲“众生是佛”,也就是人人都有慧根和善缘。堕落为小人、为匪类、为畜生,是因为被各种魔障谬见所迷,不能觉悟。}</p>

{这就要由具有“大光明、大智慧”的人来启迪,来开导。}</p>

{雍正就这么自认为的。}</p>

{哇……好普信。}</p>

{普信?不,按照现在的说法,他是一个弥赛亚情结的人。}</p>

{而这就是他与其他明清皇帝的不同。}</p>

{他是真心实意的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万民需要他来拯救。}</p>

……</p>

大清·康熙时期</p>

康熙张了张嘴,最后只能空留一声叹息。</p>

让哑巴开口,顽石点头,畜生变人。</p>

这就是觉迷,谓觉悟迷者。</p>

“《大义觉迷录》……老四啊……”</p>

复杂……心情十分复杂。</p>

他能感受到这个四儿子心中的志气。</p>

他要天下人,心悦诚服他。</p>

……</p>

雍正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这不是他自己发明的,是《书经》上的理论。</p>

《大义觉迷录》里的内容总结一下就是,因为明末时期明朝的政权已经物腐而后虫生,自己不能收拾,所以我们入关来澄清宇内。</p>

舜为东夷之人,文王是西夷之人,这是孟子讲的。</p>

满洲人比他们还强,是在中国有籍贯的。</p>

满人有德,可同舜、文王一样为天下君。</p>

大家都是炎黄子孙,华夷之分没有道理。</p>

天下本是天下人的天下,有德者居之,这有什么不对?</p>

中土人中有禽兽,夷狄族中也有禽兽之人,人与禽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无仁和义。这些都是孟子说的。</p>

“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p>

……</p>

大隋。</p>

蹲在地上的杨坚看着这最后的一句话,抿了抿嘴角。</p>

一个人,不看他怎么说,只看他怎么做。</p>

言辞不一,伪君子。</p>

言行一致,真君子。</p>

他可以说雍正的这番话是为了收买人心,是为了加强满人统治。</p>

但问题就在这里。</p>

他说的话,他都做到了。</p>

那百姓又有什么理由不支持他呢?</p>

总比“苦一苦百姓”要好的多吧?</p>

独孤伽罗抱着幼世民,看着天幕,干声道:</p>

“三代之治……只需再有一代……”</p>

雍正话里的目标就会实现。</p>

华夷之辩会彻底被有德者居之取代。</p>

“这太可怕了。”</p>

杨坚点点头,然后愣了一下。</p>

“不对,什么叫太可怕了?”</p>

独孤伽罗紧张的看着他。</p>

“这难道不可怕吗?”</p>

“万一另一个夷人推翻了清朝,他也以有德者居之所立足,那这天下还有华人之地吗。”</p>

杨坚一头黑线,看着独孤伽罗道:</p>

“炎黄子孙四字你是一字不看啊?”</p>

独孤伽罗愣了一下,随即羞红了脸,又转瞬恼羞成怒!</p>

“还不是我照看孩子太累了!”</p>

“你看看你都做什么了!”</p>

杨坚面无表情道:</p>

“洗尿布。”</p>

……</p>

雍正将这套理论,以及逐条驳斥曾静所述自己的十条罪状制成长文特谕,又将曾静的《归仁说》和卷宗、口供等结集成册,书名叫《大义觉迷录》,大量印刷,发放给天下士子,让他们学习。</p>

于是清朝国土上出现了一道诡异的风景。</p>

东路上,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由曾静负责现身宣讲。</p>

西路上,张熙在山西、陕西等地宣讲。</p>

而共同的声音只有一个。</p>

雍正是个好皇帝。</p>

而这种行为对于天下、对于清朝的结果,套用曾静在《归仁说》中的“夷夏观”就是:</p>

“是《春秋》之书分华夷者,在礼义之有无,不在地之远近。其心实至公至平,原视乎人之自处何如耳。”</p>

至此,清朝拥有了与明朝相似的正统性。</p>

雍正正式重塑了大清天命。</p>

中外一体。</p>

弥赛亚情结的人通常比别人更加敏感、富有同情心和爱心。</p>

他们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非常关注,尤其是贫困、饥饿、战争等社会性问题。</p>

缺点就是由于他们过度自信和自大,往往会低估自身能力的极限,也会倾向于过于理想化,希望一步到位地解决所有问题。</p>

同时,他们的过度热情和责任感有时会使他们过度投入,忽视自己的健康和生活平衡。</p>

这个词是西方名词,但不代表中国没有同等的人。</p>

毕竟社科里是没有发明这个词,只有发现这个词。</p>

就像科学这个词,中国就叫格物,只是格物没发展起来罢了。</p>

东西一样,名词不同而已。</p>

……</p>

雍正的行为在帝制社会里总是充满一股奇怪的风格。</p>

雍正的名声其实跟赵匡胤差不多。</p>

都是被后人拉后腿。</p>

但清朝跟宋朝又不一样。</p>

宋朝那是纯粹的能力问题,清朝不是。</p>

清朝就是态度问题!</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剑走偏锋的大明

郁雨竹

污浊妄构

iPISRZ

重生笑傲觉醒系统,我在诸天乱

骑毛驴的达芬奇

武侠之仙魔乱起

梦叶

篮球大联盟

一毛二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