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文字狱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2章 文字狱,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次,表笺中若有“生”(近“僧”)、“法坤”(近“发髡”)等字样,也以为这是讽刺他曾出家为僧之事。</p>
类似于此的洪武文字狱见于记载的还很多。</p>
……</p>
大明。</p>
朱元璋闭嘴了。</p>
马皇后张嘴了。</p>
“重八啊……表笺中都是毫无营养的陈词滥调,又何必以此来治罪呢?”</p>
“你以一介布衣光图华夏,这是多值得自豪的事情啊?”</p>
“真要算起来,汉高祖的出身都要比你高一点点。”</p>
“你才是真正的龙蛇之变!”</p>
“为什么要怕别人提起你的来时路呢?”</p>
“这应该是最自豪的事情才对啊!”</p>
朱元璋依然闭嘴不言。</p>
自己虽然时常以淮右布衣、江左布衣、起自田亩、出身寒微自豪。</p>
但是这些话只能他自己来说,别人万不能说。</p>
你们认为这是我光耀的一部分。</p>
但这些光耀恰恰也是自己最不堪回首的过往。</p>
……</p>
{?唐朝呢?唐朝没有文字狱吗?}</p>
{想不到吧!没有!}</p>
{唐朝在政治上基本没有搞过文字狱。}</p>
{但韩愈写《谏佛骨表》不是导致他被贬官了吗?}</p>
{怎么说呢,严格来讲这不是文字狱,因为《谏佛骨表》中的“表”其实是公文,这只是政见不合带来的问题。}</p>
{虽然我们后来把《谏佛骨表》当作作品来看待,但是它最初是一个公文。}</p>
{而且我们可以注意到一般来讲搞文字狱的年代,往往会受到遏制。}</p>
{而唐代是没有的,或者说是极少的。}</p>
{毕竟会有白居易这样的人,胆大包天到可以把皇帝与贵妃的那点私事写到自己的诗歌里边,还描绘得绘声绘色。}</p>
{这样的事情在搞文字狱的年代是绝对不可想象的。}</p>
{……从来没想过这个角度……但你这么一说大约明白了。所以这大概也是唐朝兴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p>
{扯淡……刘禹锡为什么被贬你是一字不提啊?}</p>
{对!我就说哪里怪怪的!刘禹锡不就是因为写诗暗讽被贬吗!}</p>
{刘禹锡这是党争被贬吧?也算文字狱吗?}</p>
{你要这么说,那苏轼也不能算!}</p>
{得……又吵起来了……}</p>
……</p>
大唐。</p>
李世民看着突然蜂涌而起的一大片后世弹幕,嘴角扯了扯。</p>
“真是……这帮孩子打嘴仗是真厉害啊。”</p>
“谁也不让谁。”</p>
“好!”</p>
“文德之盛就该如此吗!”</p>
长孙皇后轻笑道:</p>
“二郎也被他们带跑了。”</p>
李世民呆了一下,随后扶着腰带大笑着。</p>
“是啊是啊!”</p>
“不是说乾隆文字狱吗!”</p>
“哈哈哈哈!”</p>
……</p>
大唐·玄宗时期</p>
“很好笑吗……”</p>
李隆基斜睨着捂嘴偷笑的杨玉环。</p>
杨玉环揉了揉嘴角。笑道:</p>
“不是好不好笑。”</p>
“而是……而是……哈哈哈!”</p>
“怎么什么话题都能扯到三郎你啊?”</p>
“哈哈哈哈哈!”</p>
李隆基挎着个批脸。</p>
是啊,朕也想知道。</p>
怎么哪都有我啊。</p>
……</p>
如此看来,似乎文字狱不是了不起的事情,与国家动荡扯不上太大的关系。</p>
那为何偏偏乾隆一朝的文字狱牵扯到了国家稳定呢?</p>
这就是乾隆朝文字狱的特点了。</p>
因为乾隆朝文字狱的打击重心是在社会底层。</p>
而中国历代文字狱,都以士大夫阶层为打击对象。</p>
据《清朝文字狱》一书统计,康熙、雍正两朝文字狱大约三十起,其中涉及官绅、名士者至少二十起,占全部案件的三分之二。</p>
但到了干隆年间,则多数是下层文人及稍解文义的平民。</p>
在约一百三十起文字狱中,低级文人,也就是童生、秀才、监生、武生等,占近四十起。</p>
平民五十多起,二者合计,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二。</p>
而这些人的职业五花八门,其中有裱背老板、酒店老板、当铺老板三人,童生四人,教书先生四人,江湖郎中一人,菜农一人,帮工两人,轿夫一人,算命先生三人,裁缝一人,无业游民一人,和尚五人。</p>
职业不清者二十二人,又各种职业的疯汉十八人。</p>
这一现象,是乾隆以前任何一个朝代的文字狱从未发生过的。</p>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乾隆打破了士大夫阶层“垄断”文字狱“专利”的局面。</p>
……</p>
大唐·高宗时期</p>
李治摸着胡须,心里明白了。</p>
总归一切原因,就是为了统治地位的稳定。</p>
乾隆的性格很清晰了。</p>
干纲独断。</p>
朝廷上他做到了。</p>
军事上他也做到了。</p>
唯一差的就只有士人与民间了。</p>
但士人与民间不处于庙堂之高。</p>
权力的变更规则使不到他们身上,那就只有使用粗糙但有效的方式了。</p>
捂嘴。</p>
……</p>
经过康熙、雍正两代文字狱,清朝的思想专制在上层已经大大加强了。</p>
但是,上层不代表全面。</p>
全社会特别是社会中下层的反清意识并没有彻底根除,“不法文字”私下也仍有大量存留。</p>
民间社会许多人家藏有明代的野史,甚至还有吴三桂的反清檄文。</p>
秀才们视如奇宝,争相传抄,还在上面批批点点,大表赞同。</p>
这种情况代表着一些人特别是中下层士人心中仍然想着“华夷之辨”,不认同清朝的统治。</p>
比如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马朝柱反清案,都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p>
乾隆清晰的认知到,汉民头脑中的“反清意识”仍然是社会动乱的最佳火种,是清朝社会存在的最大隐患。</p>
所以乾隆一直明白,清朝的列祖列宗成功驯服了百姓们的身,却没能彻底的驯服其心。</p>
而只有达到驯心的统治深度,大清江山才能亿万斯年。</p>
乾隆接过了驯心这活。</p>
懂历史的人都知道这里面的门道有多深。</p>
……</p>
姜文有句话我很喜欢,大意是:</p>
观众现在不明白,但以后总会明白。</p>
而明白的那天,观众能说一句,姜文这小子行,没糊弄我。</p>
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动力之一。</p>
……</p>
但这种书有一次就行了!</p>
他妈写得胆战心惊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