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后秦晋王姚绪:乱世里的最佳男配与定海神针养成记
仙乡樵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7章 后秦晋王姚绪:乱世里的最佳男配与定海神针养成记,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仙乡樵主,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七绝?咏后秦晋王姚绪》
羌骑曾随陇月边,长安帷幄隐功贤。
龙庭让印辞喧振,砥柱中流自稳然!
五胡十六国的历史大戏,那叫一个热闹!帝王将相你方唱罢我登场,刀光剑影比烟花还绚烂(当然也血腥得多),鼓角争鸣堪比重金属摇滚现场直播。在这片群魔乱舞、哦不,是群雄逐鹿的舞台上,想当个光芒万丈的主角不容易,但想当个能活到“全剧终”、还能被史官提上两笔的“黄金配角”,那更是难上加难。而后秦的姚绪同志,就凭借其过硬的“业务能力”和超高的“情商”,成功斩获了那个时代的“最佳男配角”兼“终身成就压舱石”奖。
话说公元394年,后秦首都长安城(今西安),新老板姚兴同志正式登基上岗。朝堂之上,气氛庄严肃穆,文武百官个个站得比电线杆还直,眼神里写满了“新领导看我看我”的期待。只见年轻的姚老板并没有一个箭步冲上那金光闪闪(可能掉漆)的龙椅,反而优雅地一转身,对着旁边一位头发胡子都开始跟雪花比白的老臣,来了个深度鞠躬:“叔父啊!这位置,我一个人坐上去,它硌得慌!心里也虚得很!咱爷俩一起扛起这‘天下’牌大沙包,如何?”这位被“点将”的,正是咱们今天的主角——姚绪,后秦开国皇帝姚苌的堂弟,一个在《晋书》等史册里戏份不算多,但分量绝对压秤的“隐形大佬”。他的存在感,大概相当于火锅里的底料——不显山不露水,但没了它,整个锅都得翻车。
一、根正苗红的“羌二代”与创业初期的“天使投资人”
姚绪同志,那可是根正苗红的“羌二代”。他出生在关陇地区的羌族豪强——姚氏家族。那是什么年代?西晋末年!整个中原大地乱得像一锅被熊孩子打翻的八宝粥,匈奴、鲜卑、羯、氐、羌,外加本土的汉人豪强,大家伙儿为了抢地盘、争口粮,打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姚氏家族夹在这些“重量级选手”中间,生存之道堪比在刀尖上跳芭蕾——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一个不留神就得领盒饭。
年轻的姚绪,作为家族里的潜力股,自然要紧跟带头大哥的步伐。他的堂兄姚苌,当时正带着姚氏集团在前秦苻坚大帝手下打工。姚绪同志呢,就是姚苌创业团队的“原始股东”兼核心骨干。那时候,他们大概属于“高级职业经理人”序列。
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着名的淝水之战(公元383年)。苻坚大帝雄心勃勃地想“投鞭断流”,结果被东晋揍得怀疑人生,庞大的前秦帝国瞬间碎成了“前秦牌”拼图。乱世嘛,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有野心)的人。姚苌一看,好家伙,老板破产了,现在是自主创业的天赐良机啊!公元384年,他果断在北地(今陕西耀县)举旗单干,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听听这头衔,霸气侧漏),后秦王朝的草台班子正式搭起来了!
姚绪作为姚苌最信任的堂弟兼“天使投资人”,自然被委以重任。史书上没具体写他投了多少钱(估计也没钱,主要投人),但《晋书》里姚苌自己盖章认证过:“吾得天下,实赖诸弟之力。”(翻译:我能当上老板,全靠我这些好兄弟啊!)姚绪和另一位堂弟姚硕德,就是姚苌创业初期最硬核的“融资担保”和“执行团队”。
二、八年抗战?不,是八年“看家护院”的后勤大总管!
姚苌自立门户后,日子可不好过。最大的麻烦就是前秦的残余势力,领头的是苻坚的族孙苻登。这位苻登同志堪称打不死的小强,带着一群对前秦念念不忘的“死忠粉”,跟姚苌展开了长达八年(385年—394年)的拉锯战,史称“姚苌与苻登之战”。这场仗打得那叫一个惨烈胶着,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堪称十六国版的“八年抗战”(虽然没那么久,但激烈程度绝对不输)。
那么问题来了,大哥姚苌带着主力在前线跟苻登死磕,谁来稳住后方大本营?谁来保证前线将士有饭吃、有衣穿、有兵器用?这个千斤重担,哐当一下就落在了姚绪同志的肩膀上!他被任命为“长安留守办主任”,兼任“战时后勤保障总局局长”,负责镇守后秦的核心根据地——长安。
长安,这座曾经的帝王之都,在经历了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前赵、后赵、前秦等N轮折腾后,早就不是当年那个“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世模样了。当时的景象,用“满目疮痍,百业凋敝,户口锐减,民生困苦”来形容都算客气了。姚绪同志面临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正面战场,而是一个比战场还复杂的“战后重建+战时经济”超级副本!
他的任务清单大概长这样:
1. 恢复秩序:城里城外流民遍地,盗贼土匪可能比良民还多。得赶紧组建保安队(军队),搞治安大整顿,让大家能安心出门打个酱油。
2. 安抚流民:打仗最遭殃的就是老百姓。得想办法安置流民,分点荒地,发点种子农具(如果有的话),鼓励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顺便给国家交点公粮。
3. 积聚粮草:打仗就是打钱粮。前线几万张嘴等着吃饭呢!得想尽一切办法征集粮食、布匹、武器、马匹……手段嘛,可能包括但不限于:鼓励生产、强制征调(得悠着点,别逼反了)、跟商人“友好协商”(你懂的)。
4. 支援前线:把好不容易攒起来的物资,安全、及时地送到前线大哥手里。这运输线可能还不太平,得防着苻登派人来劫粮道。
5. 心理建设:时不时还得搞点宣传工作,稳定民心军心,让大家相信跟着姚老板(苌)有肉吃,哦不,有粥喝也行啊!
史书上没详细记载姚绪同志是怎么具体操作这些“副本任务”的,但他干得非常出色!证据就是:姚苌能在前线跟打不死的小强苻登鏖战八年,期间虽然也有挫折,但后方基本没出什么大乱子,大本营长安稳如老狗(相对而言)。这充分说明,姚绪这位“后勤大总管”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他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修补匠”,在断壁残垣间缝缝补补,硬是把长安这座破败的“战争机器”重新启动起来,为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血液”。姚苌能心无旁骛地在前线“浪”,全靠这位堂弟在后方“苟”得漂亮!这功劳,绝对不亚于前线砍翻几个敌军大将。
三、权力交接的“神助攻”与教科书级的“谦退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