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乡樵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9章 后燕鲜卑战神慕容垂:七旬创业天王的硬核人生,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仙乡樵主,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击退高句丽: 东北的老邻居高句丽想趁火打劫,南下捞点好处。慕容垂:敢动我老家辽东?门都没有!一顿胖揍,把高句丽人赶回了老家。

台壁之战灭西燕: 最大的挑战来自同宗——盘踞山西的“西燕”慕容永。慕容永实力不弱,占据地利。双方在台壁(今山西襄垣附近)展开决战。慕容垂再次展现“战神”本色,示弱诱敌,巧妙设伏,把慕容永的主力包了饺子,大获全胜!西燕就此灭亡。史书形容慕容垂“用兵如神,虽老不衰”,七十高龄还能“策马驰骋于阵前,将士见其麾盖,勇气百倍”。老爷子往阵前一站,就是人形士气bUFF加成器!士兵们一看:“嚯!老董事长亲自上阵砍人了!咱还等啥?冲啊!” 这效果,杠杠的。

经过一系列硬仗,慕容垂终于扫清了称帝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公元386年正月,七十一岁高龄的慕容垂,在中山(今河北定州)正式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燕”,史称“后燕”。在料峭的寒风中,白发苍苍的新皇帝登坛告天。夕阳的余晖洒在他布满皱纹却坚毅无比的脸上,也洒在刚刚从战火中诞生的后燕国土上。一个白发帝王的身影,在纷乱不休的华北大地上巍然矗立,如同迟暮斜阳中最后一道倔强而璀璨的光芒。不容易啊,古稀之年再就业,不仅成功入职,还直接当上了董事长!

八、参合陂悲歌:英雄迟暮与帝国的转折

然而,历史这位编剧,最喜欢写的就是转折和悲剧。慕容垂以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建立了后燕,最终却也栽在了军事问题上,而且栽在了自己辉煌的军事传统和对继承人的安排上。

公元395年,后燕帝国的继承人、太子慕容宝(能力比起他爹差得不是一星半点),率领着后燕几乎全部的精锐——八万步骑,浩浩荡荡地北伐新兴的强敌——北魏(老板是比他年轻得多也生猛得多的拓跋珪)。

拓跋珪深知硬拼打不过老战神(虽然慕容垂没亲自来)带出来的精锐,于是使出了“猥琐流”战术——焦土战略: 魏军主动后撤,把沿途所有能吃的、能用的统统带走或烧掉,留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诱敌深入: 把缺粮少水、疲惫不堪的燕军主力,一步步引诱到对自己有利的战场——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岱海附近);致命突袭: 当燕军拖着疲惫的身躯,在参合陂东岸扎营休息,以为魏军还在千里之外时,拓跋珪亲率精锐骑兵,如鬼魅般在凌晨发动了雷霆万钧的突袭!

结果是一场灾难性的屠杀。史书记载“燕军大溃,人马相腾蹑,压溺死者以万数”。燕军完全被打懵了,自相践踏,掉进河里淹死的,被自己人踩死的,不计其数。八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太子慕容宝等极少数人侥幸逃脱。更惨绝人寰的是,拓跋珪下令将投降的四五万燕军战俘,全部坑杀!参合陂瞬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露天坟场,尸骨堆积如山,哀嚎声数月不绝。这场惨败,史称“参合陂之役”,是后燕由盛转衰的致命转折点,其惨烈程度,足以让任何听闻者脊背发凉。

噩耗传到中山皇宫,时年七十一岁的慕容垂(没错,又是这个岁数)如遭五雷轰顶!他沉默了很久很久,大殿里静得可怕。突然,这位一生刚强的老皇帝,猛地抽出佩剑,用尽全身力气,“咔嚓”一声将面前的桌案一角狠狠砍断!须发皆张,目眦欲裂,怒吼道:“此仇不报,朕他日有何脸面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 这声怒吼,充满了愤怒、屈辱,还有一丝英雄迟暮的悲凉。

九、最后的远征:英雄泪洒参合陂,巨星陨落

为了挽回颓势,更为了洗刷参合陂的奇耻大辱,公元396年春天,七十二岁的慕容垂,不顾年迈体衰和群臣的劝阻,决定御驾亲征!他要亲自去会一会那个让他儿子惨败、让他帝国蒙羞的拓跋珪!

大军再次北上。当行至参合陂战场旧址时,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心胆俱裂:去年战死的数万将士尸骨,依旧暴露在荒野之上,堆积如山,无人收埋。寒风吹过,仿佛还能听到冤魂的呜咽。白发苍苍的老皇帝慕容垂,颤巍巍地下马,亲自设下祭坛,祭奠这些惨死的将士亡灵。望着这人间地狱般的景象,回想起慕容氏昔日的荣光与眼前的惨淡,慕容垂悲从中来,老泪纵横。三军将士见此情景,无不痛哭失声,哀嚎之声“声震山谷”。巨大的悲痛和愤怒,终于压垮了这位古稀老人本就疲惫的身躯。祭奠仪式上,慕容垂突然口吐鲜血,病情急剧恶化。

回师途中,行至沮阳(一说上谷,今河北怀来附近),慕容垂的病情已无力回天。临终前,他召来太子慕容宝(那个败家子)和一众大臣,交代后事。他目光浑浊,却仿佛穿透了营帐,望向遥远的北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留下遗言:“参合陂……参合陂的耻辱……吾儿……一定要……一定要……”(“参合之耻,儿当雪之…”)话音未落,一代传奇战神,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带着无尽的遗憾和未竟的壮志,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一岁(或七十二岁虚岁)。一颗照亮了十六国乱世夜空的将星,就此陨落。

十、历史回响:流星王朝与白发战神的永恒光芒

慕容垂的一生,堪称一部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个人奋斗史诗,也是一曲与时代洪流搏击的英雄悲歌,后世史家对他评价极高。

文武全才,雄略冠世: 这是对他能力最精炼的概括。打仗是“十六国第一战神”级别,治国也颇有章法(可惜时间太短)。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赞曰: “慕容垂以诸父之亲,罹谗出奔,卒能复国,可谓能矣!” 充分肯定了他从流亡者逆袭成为开国皇帝的传奇经历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七十岁创业成功,这份魄力和能力,放在整个中国帝王史上,也是独一份的“夕阳红”奇迹!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着无情的惯性。慕容垂个人的辉煌,如同灿烂的流星,终究无法照亮整个慕容鲜卑前行的漫漫长夜,更无法逆转北方民族大融合、走向新秩序(最终由北魏完成统一)的历史大势。后燕帝国,在他死后仅仅支撑了不到十年(严格说建国24年,他死后9年),于公元407年(一说409年)灭亡于北魏和叛臣之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参合陂的悲鸣,最终成了慕容鲜卑政权在中原大地上最后的绝唱。

当我们回望慕容垂,这位白发苍苍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张力:他是战神,却败给了时间与继承人的平庸;他七十岁创业成功,创造了奇迹,却未能为帝国打下长治久安的根基;他一生坚韧不拔,屡败屡战,最终却在巨大的悲痛中抱憾而终。

斜阳西沉,参合陂的朔风依旧呜咽,仿佛还在诉说着那场惨烈战役的悲怆。慕容垂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英雄的传奇,更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大转折时期奋力挣扎、绽放最后绚烂光芒的缩影。他就像一颗耀眼的流星,以古稀之躯扛起复国大旗,用勇气和坚韧划破了五胡十六国漫长的铁血长夜。那瞬间的光华,照亮了那个混乱的时代,也永远定格在历史的星空之中。

那匹在邺城郊外踏霜昂首的战马,那柄在参合陂畔悲鸣饮血的长剑,那白发老将不屈的身影,都在无声地提醒我们:在历史奔涌不息的宏大叙事面前,任何个体的光芒,无论多么耀眼,都只能照亮有限的一段航程。慕容垂未能改变慕容燕国最终消逝的命运,但他以垂暮之年迸发出的惊人能量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却穿越了时空,至今仍能激荡人心。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厚重与魅力所在——英雄会落幕,王朝会兴替,但那份在逆境中奋起、于绝境中抗争的勇气与执着,如同接力棒,在人类永恒的黑夜中,为后来者传递着辨明前路方向的点点微光。

后记:

其一:《鹧鸪天?燕朔飞龙》

鞘里龙吟夜叩关,秦川踏雪刃光寒。

十年淬甲星沉海,一炬焚天火铸冠。

驰铁骑,裂云幡,漳河倒卷太行山。

中原万里风雷啸,弓挽苍虹射紫垣!

其二:《六州歌头·慕容垂参合陂哭骨》

朔风卷地,坚雪锁穷川。

残甲叠,枯骸乱,断戈湮。血淤渊。

陂畔磷漩火,孤鹄泣,阴云积;霜草折,腥风冽,月悬镰。

龙鳞颤,抚征衣裂,泪溅冰湍。

叹连营冻骨,曾控铁蹄鞯。

枋头镝啸,裂长天!

念金刀劫,邺城焰,代州马,荡幽燕。

复国志,横槊誓,碎秦幡。踏贺兰!

黄沙埋骨冢,忠魄殒,葬雄关?

星斗坠,山河瘦,战旗寒。

忽听鬼号霄汉:“将军老,可念燕山?”

剩秃鹫栖戟,白首跪苍峦。夜霰吞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银行柜员绑定任务完成系统

林森森森森

替嫡姐怀上世子爷的孩子后,她死遁了

姜云笙

重回70:囤满物资,替妹下乡!

此间第一等

穿越四合院之开局落户四合院

步兵

交换兽夫后,疯批S级争着求我宠

何欢年

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

梦中在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