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0章 《新的晨光》,医河长路,青灯轻剑斩黄泉,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新的晨光》
2008 年 1 月 10 日,晨光从导管室的铅窗斜切进来,在顾承川的白大褂上划出银亮的线。那道昨夜抢救时被导管划破的细长划痕,此刻像道勋章,静静躺在左胸位置,离心脏 3 厘米 —— 正是支架精准覆盖夹层破口的距离。
他摸着口袋里的枣核针,金属尖端的弧度与血管超声影像里的支架贴壁角度严丝合缝。这枚父亲从洪水中捡回的旧物,此刻不再是冰冷的金属,而是带着患者体温的、会呼吸的手术刀。
沈星遥在护士站哼着评弹,红绳在指间翻飞,新织的铃铛比之前的更小巧,绳结处系着粒患者家属送来的红豆。“顾老师,” 她突然举起成品,铃铛在晨光中晃出红豆的影子,“郑义说这叫‘数据结’,AI 能识别每种绳纹对应的患者情绪。”
郑义的平板在护士站发出柔和的提示音,屏幕上的 “顾氏操作模型” 正在自动更新,每个导丝转弯处都标注着患者的心跳频率。“顾老师,” 实习生的镜片泛着光,“模型新增了‘红绳校准’功能,每次操作前要先编个平安结。”
江凛抱着病理报告推门进来,镜片上还沾着实验室的寒气:“23 床的血管内皮样本,修复细胞排列呈现红绳编织的螺旋结构 —— 这是人文干预在组织层面的显影。” 他难得地笑了,指腹划过报告上的 “正向影响” 四个字,“或许该叫它‘沈氏螺旋’。”
陈立伟站在走廊尽头,袖口的银蛇刺青被阳光晒成浅灰色。他腕间新系的红绳格外醒目,绳尾的铃铛与沈星遥织的那串共振,发出细碎的响。看见顾承川望过来,他抬手晃了晃手中的导管室钥匙 —— 现在,钥匙链上多了枚沈星遥编的 “双主刀结”。
黄昏漫进 23 床病房时,监护仪的滴答声像首摇篮曲。中年男人望着顾承川胸前的听诊器,突然说:“医生,我梦见自己的血管里开了朵花。”
“什么花?” 顾承川将听诊器焐热,贴在他胸口。
“红绳编的花。” 男人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暮色,“花瓣是导丝的形状,花蕊是您的枣核针。”
沈星遥端着药进来,红绳在药杯把手上系着螺旋结:“大叔,这是郑义用 AI 算的最佳服药时间,刚好是您女儿放学回家的钟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