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2章 《毫米级的苛求》,医河长路,青灯轻剑斩黄泉,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毫米级的苛求》
封堵器在右心室显影的瞬间,冷光在伞尖上跳成碎银。顾承川的瞳孔锁定在显示屏右上角的角度读数:31.3 度 —— 比理想值多了 1.3 度。“暂停释放。” 他的导丝在血管里轻轻旋转,金属摩擦声像根细针扎进耳膜,“这个角度会让高速血流冲击伞面,溶血风险增加 27%。”
沈星遥的红绳在操作台边缘绷成直线,绳尾的听诊器挂饰碰到肝素泵,发出细碎的响。她盯着监护仪上波动的血氧曲线,突然想起 2005 年那个封堵器移位的患儿,抢救时血袋在地上拖出的血迹,和此刻显示屏上的角度偏差一样刺眼:“顾老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指南》允许 ±2 度误差……”
“允许误差的是指南,不是生命。” 顾承川的指尖在触摸屏划出虚拟辅助线,蓝色的角度调节框在室缺边缘晃动,“修平医生在笔记本里写过:‘当你把血管当成管道,毫米就成了杀人的刻度。’”
郑义的平板突然震动,红色预警弹窗几乎要从屏幕里蹦出来:“顾老师!手术时间 2 小时 30 分钟,超出平均时长 40%!患儿核心体温降至 36.1c,血小板活性下降 19%,吻合口出血风险飙升!”
顾承川的导丝在血管里顿了顿,触到患儿逐渐僵硬的血管壁。他看见男孩的脚趾在手术单下蜷缩成小拳头,脚踝处的蓝色勇气结被冷汗浸透,绳纹里的玻璃珠滑到脚背上,像滴即将坠落的泪。
“沈护士,” 他的声音比手术室的冷气更冷,“把变温毯温度调到 38c,每 10 分钟用温盐水擦拭四肢。郑义,重新计算封堵器应力分布,重点分析 31.3 度角的长期影响。”
实习生的手指在屏幕上疯狂滑动,平板风扇发出刺耳的轰鸣:“顾老师,AI 模拟显示,若维持当前角度,术后 1 年溶血发生率 18%,而调整至 30 度可降至 5%—— 但调整需要至少 40 分钟!”
沈星遥的红绳突然甩在操作台上,发出清脆的响:“顾老师,三年前王主任就是因为纠结 0.8 度角,导致封堵器输送鞘嵌顿!” 她的护目镜后泛起水雾,“当时那个孩子……”
“所以我们更不能重蹈覆辙。” 顾承川的导丝再次贴近伞尖,“但这次不是纠结,是看见。” 他指着显示屏上逐渐淤积的造影剂,“看见血管在排斥这个角度,看见患儿的心跳在抗议。”
郑义突然指着监护仪:“顾老师!St 段压低 0.1mV,心肌缺血早期征象!”
顾承川的指甲掐进掌心,枣核针的轮廓在白大褂下硌得生疼。他想起十二岁那年,父亲在修补渔民被渔网割破的心脏时,也是这样盯着毫米级的裂口,直到晨光漫进临时搭建的手术室:“记住,每道伤口都有自己的脾气,你要学会哄它。”
“沈护士,” 他的声音突然柔和下来,“给患儿妈妈打个电话,让她对着手机唱《小星星》,郑义,把音频同步到手术室扬声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