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红宝石案
威士忌不加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五章 红宝石案,催眠太子爷变成禁胬的小说,威士忌不加冰,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刺鼻的气味……还是不对。”
黎明前的寒意尚未完全散去,林琛的临时住所里却弥漫着一股古怪的、混合了草药焦糊和某种不明物质的刺鼻味道。
他皱着眉,挥散眼前袅袅升起的淡黄色烟雾,盯着面前粗陶罐里那滩颜色诡异的粘稠液体,低声自语。
地面上散落着各种晒干或新鲜的草药,还有几个打碎的瓦罐,残留着深浅不一的药渍,昭示着主人一夜的忙碌与失败。
窗外天光渐亮,映照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和略显苍白的脸颊。距离“符语者”所说的西市波斯邸之约,只剩下一天多一点的时间。
韦良,太医署医正,鬼市的人,杀害陈五的凶手。这个名字如同跗骨之蛆,提醒着他迫在眉睫的危险和必须揭开的真相。狄仁杰的态度暧昧不明,那句“从长计议”更像是将他推开,让他独自面对这未知的深渊。
靠人不如靠己。他试图利用“符语者”留下的“尸蛰香”残缺信息,结合自己贫乏的现代化学知识和唐代有限的材料,配置一些能够防身或制造混乱的东西。
然而,理论与实践之间隔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几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不是药效微弱,就是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甚至可能对自己有害的反应。
他烦躁地将陶罐推到一边,目光落在胸口。那面阴阳鱼骨镜安安静静地贴在肌肤上,冰凉的触感似乎比平时更加明显。
符语者的警告再次回响耳边——“它会带来灾祸”。这面带他穿越时空的镜子,沉寂了许久,难道真的与鬼市的阴谋,与即将到来的危险有关?
就在他思绪纷乱之际,胸口的骨镜猛地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震动,如同活物的心跳。林琛一怔,下意识地伸手按住。
这镜子……到底是什么?它似乎对某些东西产生了反应,是对他刚才失败的药剂,还是对他即将面对的危险?林琛心中疑窦丛生,却无从索解。
时间不等人。他强迫自己收敛心神,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眼前的困境。
既然复杂的药剂行不通,那就只能选择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他找出之前磨好的短刃,仔细检查了锋口,又将一些从长安药铺能轻易买到的、具有强烈刺激性的草药碾成粉末——比如茱萸粉、石灰粉,还有一些晒干的、辣度极高的胡椒。虽然简陋,但关键时刻或许能争取到一线生机。
别有用意?林琛无法确定,但他知道自己必须去。这不仅是服从命令,更是他唯一能以“合法”身份接近并勘察波斯邸地形的机会。
换上浆洗得有些发白的大理寺吏服,将短刃和药粉包妥帖地藏在腰间和靴内,林琛推门而出。清晨的长安城已经苏醒,坊间的喧嚣隔着坊墙隐隐传来。他快步走向西市,心中却在急速盘算着。
西市,大唐乃至世界最繁华的国际贸易中心。一百二十行,商铺邸店林立,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云集于此。波斯邸更是其中最热闹、也最鱼龙混杂的区域之一。白日里人潮涌动,喧嚣震天;夜晚则灯火阑珊,暗流涌动。符语者选择那里作为接头地点,绝非偶然。
踏入西市,一股浓郁的、混杂着香料、皮革、牲口以及各种食物的奇异气味扑面而来。耳边充斥着南腔北调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以及各种听不懂的胡语。穿着各色服饰、肤色各异的商人、伙计、杂役、脚夫川流不息,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却又暗藏混乱的画卷。
林琛穿行在拥挤的人群中,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
他刻意放慢脚步,一边寻找着报案的波斯商人,一边暗中观察着通往波斯邸深处的各个巷口。这里的建筑风格明显带有异域色彩,高大的院墙,雕花的门窗,狭窄而曲折的巷道如同迷宫,光线在层叠的屋檐间变得晦暗不明。确实是个适合秘密接头,也适合设下埋伏的地方。
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前方一阵喧闹吸引了他的注意。几名穿着大理寺差役服饰的人正围在一处挂着波斯风格挂毯的店铺门口,维持着秩序,将看热闹的人群隔开。店铺的招牌上用汉字和扭曲的波斯文写着“萨珊珍宝”,显然是一家经营珠宝玉器的商铺。
“林仵作,您来了。”一名眼尖的差役看到林琛,连忙上前行礼,“就是这里,两个波斯商人因为一颗红宝石起了争执,动了刀子,一个伤重,另一个被我们暂时扣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