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用户名331850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9章,年代从下乡开始,用户名3318508,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概五天左右,下一批就能成熟。”钱胜估算了一下时间答道。
“好!五天!我等着!”王主任热情地和他们握了握手。
离开收购站,推着空了的独轮车,陈诗英感觉脚步都轻快了许多。她紧紧攥着那个装着“巨款”的小布包,手心都出汗了。
“二十五块多…还有这么多票…”她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低声对钱胜说,“子文,我们…我们真的挣到钱了!”
“嗯,这只是开始。”钱胜也心情舒畅,脸上带着笑意。他看着陈诗英激动的侧脸,补充道,“姐,这钱你收好,家里开销你管着。该买油买盐,该给依依添置点什么,别省着。我们以后会挣得更多。”
“嗯!”陈诗英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光芒。这笔钱,意味着他们可以不用再为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发愁,意味着妹妹或许能多吃几口好的,意味着…这个家,在钱胜的带领下,真的有了奔头!
回程的路上,阳光正好。钱胜一边走,一边思考着下一步的计划。蘑菇房的成功证明了技术的价值,也打开了初步的销路。但仅仅依靠现在的规模,想要有更大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姐,我想把蘑菇房扩建一下。”钱胜说出了心中的想法,“现在的地方太小了,只能摆下那几床。我们可以在旁边再搭个棚子,或者把后院那块空地平整出来,多弄几个菌床。这样产量才能上去。”
“扩建?”陈诗英一愣,随即立刻点头,“好!是该扩建!今天王主任那意思,有多少要多少呢!地方我来收拾,需要什么材料?”
“材料我想想办法,主要是木头、稻草、塑料布这些东西。木头我去找吴叔问问,看队里有没有闲置的或者能换的。稻草我们自己有,塑料布可能得去供销社看看。”钱胜盘算着,“关键是人手。光靠我们三个,扩大规模后采摘和管理都忙不过来。”
“人手…”陈诗英也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他们现在属于“单干”,不好明目张胆找人帮忙,而且工分怎么算也是个麻烦。
“这个我来想办法。”钱胜眼中闪过一丝思索,“或许…可以跟队里合作?让队里出地方或者出点材料,我们出技术和管理,收益分成?这样既能扩大规模,又能给队里增加点收入,大家都有好处。”
“跟队里合作?”陈诗英有些惊讶,但仔细一想,又觉得这或许是个稳妥的办法。在这个集体主义盛行的年代,个人冒头容易招风,但如果是给集体创收,阻力会小很多,还能得到一定的支持。
“嗯,这是个路子。不过得好好琢磨一下怎么谈。”钱胜点点头,“等回去,我先跟吴叔和大队长透个风,听听他们的意思。”
两人一路商量着蘑菇房扩建和合作的可能性,不知不觉就走回了大坝子村。刚进村口,就看到陈巧依像只小鹿一样从家里冲了出来,后面还跟着摇头摆尾的小狗。
“姐!姐夫!你们回来啦!蘑菇卖了吗?卖了多少钱?”小丫头迫不及待地喊道,脸蛋因为兴奋而红扑扑的。
“卖了!”陈诗英笑着,扬了扬手里的布包,“卖了二十五块多呢!”
“哇!这么多!”陈巧依惊喜地跳了起来,围着姐姐转圈,“太好了!太好了!”
回到自家小院,陈诗英小心翼翼地把钱和票拿出来,在炕上摊开。崭新的、带着油墨香气的纸币和花花绿绿的票券,在昏暗的屋子里仿佛散发着诱人的光芒。陈巧依趴在炕沿,眼睛亮晶晶地数着,虽然她可能还不太清楚这些钱的具体购买力,但那份丰收的喜悦是实实在在的。
钱胜站在一旁,看着姐妹俩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拿起靠在墙边的那把新做的长弓,手指拂过光滑的弓臂和紧绷的弓弦。
解决了饮水,迎来了蘑菇丰收的第一桶金,新弓初成。生活正一步步走上正轨。而蘑菇房的扩建以及与生产队的合作构想,如同在眼前展开的一幅新蓝图,充满了挑战,也孕育着更大的机遇。他仿佛看到,那小小的蘑菇房,正成为撬动他们未来生活的坚实支点。脚下的路,正越走越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