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美军误判 局势风云变幻
文字的海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0章 美军误判 局势风云变幻,1945德军团长的系统逆袭,文字的海洋,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美军成功获取德国“白色方案”的两份情报后,整个参谋部瞬间被紧张压抑的氛围所笼罩。巨大的会议室里,灯光昏黄而摇曳,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艰难抉择而颤抖。一众美军将领和情报分析专家们面色凝重,围坐在堆满各种地图、文件和分析资料的会议桌前。每一份文件都承载着未知的信息,每一张地图都可能隐藏着德军的阴谋,一场关乎美国生死存亡的情报分析攻坚战,就此拉开了沉重而惊心动魄的帷幕。
对于那份费尽周折,依靠安插在德军内部的高层间谍才艰难获取的1号方案,美军情报人员简直如获至宝,给予了空前绝后的高度重视。这份方案所呈现的内容详尽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仿佛德军将自己的作战机密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它对西海岸登陆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着精确到极致的刻画。
在对登陆地点的地形地貌分析上,方案细致入微,从沙滩那或平缓或陡峭的坡度、细腻如粉或粗糙硌脚的质地,到周边山脉蜿蜒起伏的走势、关键隘口犹如咽喉般的精准位置,无一不标注得清清楚楚,仿佛德军的测绘人员曾亲自一寸一寸地丈量过这片土地。对于潮汐变化对登陆时间的影响,更是精确到了分秒,甚至考虑到了不同季节、不同月相下潮汐那微妙而关键的差异,为德军登陆行动提供了宛如量身定制般精准的时间窗口规划。后续部队的推进路线规划得极为缜密,具体到每支部队在不同阶段的行军速度、每日行程以及补给时间节点,都有着明确无误的规定,宛如一部设计精妙、运转精确的战争机器蓝图。文件中对各级指挥官的具体分工也阐述得明明白白,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一目了然,从战术指挥的高瞻远瞩到后勤保障的细致入微,从主攻任务的勇往直前到侧翼掩护的严密周全,都安排得丝丝入扣,井井有条。此外,文件上布满了机密印章与德军高级将领的亲笔签名,这些看似确凿无疑的证据,如同一块块沉甸甸的巨石,让美军愈发坚信,这无疑就是德军倾尽全力打造的核心作战计划,是他们妄图撕开美国防线的利刃。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份相对轻松获取的2号方案。美军起初只是漫不经心地将其搁置在一旁,并未给予太多关注。方案中关于在东海岸登陆的计划显得模糊不清,犹如一团浓重的迷雾,让人难以窥见其中的真相。关键的时间节点模糊不明,兵力部署细节更是语焉不详,仿佛德军故意在这些重要信息上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密不透风的面纱。登陆地点仅仅提及了大致区域,没有明确具体的滩头位置,使得美军无法准确判断德军的登陆意图。关于投入的兵力,仅用一些模糊的词汇描述,诸如“一定规模”“部分力量”等,让人根本无法准确估量德军的实力。而且,这份方案的获取过程太过一帆风顺,犹如探囊取物,这让美军更加笃定这只是德军用来分散注意力、混淆视听的幌子。在他们看来,如此至关重要的作战计划,德军怎会如此轻易地让其泄露,其中必定暗藏着不可告人的玄机。
然而,美军参谋部并未草率地做出定论,而是展开了数天夜以继日、抽丝剥茧般的研讨与分析。他们如同敏锐的猎犬,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线索。结合各方收集到的海量情报线索,对德军近期军事调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侦察机如不知疲倦的飞鸟,频繁穿梭于天空,在空中捕捉德军部队的集结、转移动态;监听部门24小时不间断地对德军通信进行监听,试图从那些加密或未加密的电波中,找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秘密信息;情报人员还通过各种秘密渠道,收集那些看似零碎却可能至关重要的信息,如同收集散落一地的拼图碎片,试图拼凑出完整的画面。
在对德军登陆训练的情报验证中,美军惊讶地发现德军在训练中加入了一些针对美国西海岸特定地形的训练内容。他们注意到德军模拟了西海岸常见的陡峭悬崖登陆场景,训练士兵如何利用绳索和攀爬工具,在枪林弹雨中快速而敏捷地登上崖顶;还针对西海岸多礁石的海滩进行演练,让士兵熟悉在复杂地形下驾驶登陆艇的技巧,如何巧妙地避开礁石,精准地停靠在海滩上。这些针对性训练,似乎进一步印证了1号方案中德军将在西海岸登陆的真实性,如同在美军心中又重重地敲下了一锤。
与此同时,美军在对方案的深入研究中发现,关于东海岸的登陆地点安排显得十分随意。方案中竟然列出了四五个登陆地点,且这些地点相隔甚远,分布极为分散。其中有个地方甚至从地形和水文条件来看,都极不适合大规模登陆作战,浅滩密布,暗礁丛生,大型登陆舰艇很难靠近,强行登陆无疑是自寻死路。而反观西海岸的登陆地点,都相对集中,彼此相隔不远,仿佛德军早已做好了一处地点登陆不顺利,便能迅速转移到另外一处地点继续实施登陆的准备,就像精心设计的连环套,一环扣一环。
更让美军震惊的是,他们还发现德军在南美洲的东西海岸修建了一条高速铁路。这条铁路宛如一条钢铁巨龙,横跨南美洲大陆。通过深入的情报收集和分析,美军得知德军可以利用这条铁路,在登陆前的一两天内,将东海岸的重装备全部运到西海岸的登陆出发地。这一发现,似乎再次证明了德军将西海岸作为主攻方向的意图。想象一下,在登陆前夕,德军通过这条高速铁路,源源不断地将坦克、火炮等重装备运往西海岸,那将对美军在西海岸的防御造成多么巨大的压力。
基于这些发现,美军参谋部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反复权衡,最终得出结论:2号方案是德军故意抛出的迷惑性假方案,而1号方案才是他们的真实战略意图。于是,美军迅速启动了大规模的战略调整,将大量兵力从东海岸紧急调往西海岸。
在西海岸沿线,美军倾尽全力加强防御工事建设。工兵们在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于泰山,每一道防线都关乎着美国的生死存亡。他们使用简陋但实用的工具,一寸一寸地挖掘着反坦克壕沟。这些壕沟不仅深度和宽度足以阻挡德军坦克的前进,而且相互连通,形成了一个庞大而错综复杂的防御网络。有些壕沟还连接着如同地下迷宫般的地道,这些地道蜿蜒曲折,用于士兵隐蔽和出击,让敌人在进攻时防不胜防。地道内设有通风口、弹药库和指挥所,士兵们可以在里面长时间坚守,等待时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