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谋定六国之局
十年萤火照君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1章 谋定六国之局,大秦帝母:系统助我改写历史,十年萤火照君眠,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咸阳宫的烛火在暮色中次第亮起,嬴政屏退最后一批宫人,只留下蒙武、王离、李信等武将,以及李斯、尉缭等文臣。
殿内气氛凝重,嬴政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缓缓开口:“今日召诸位前来,是要商议灭六国之大计。六国虽各怀心思,但仍不可小觑,我们当如何筹备,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蒙武向前一步,青铜铠甲在烛光下泛着冷光:“大王,臣以为军事准备乃重中之重。我大秦军队虽英勇善战,但六国亦有精锐。臣听闻赵姬太后手中的十万破穹军,皆是百里挑一的勇士,若能将其合理调配,定能增强我军实力。”
嬴政微微颔首:“蒙卿所言极是。破穹军的确是我大秦的一支劲旅,阿母训练有方,此军战力非凡。但仅靠一支军队还不够,我们需全面强化军队。”他转头看向尉缭,“尉缭先生,你曾游历诸国,对各国军事颇为了解,依你之见,我军该如何进一步提升战力?”
尉缭轻抚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大王,秦国军队以‘军功授爵’激励士气,这是极大的优势。但我们还可在兵器装备上再下功夫。如今我军的青铜兵器虽精良,但仍有改进之处。比如三棱箭头,可使其更加锋利,增强穿透力;长戟的长度和重量也可适当调整,便于士兵在战场上发挥。另外,弩机的射程和精准度也需进一步提升。”
王离也补充道:“尉缭先生所言极是。而且我们还应加强骑兵与步兵的协同训练,让两者配合更加默契。如此,我军在战场上便能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嬴政点头认可,又道:“军事准备固然重要,但人才更是关键。如今我大秦广纳贤才,本土将领与客卿共同效力,这是极好的局面。李斯,你作为客卿中的佼佼者,对于人才的任用和培养,有何建议?”
李斯恭敬行礼:“大王圣明。臣以为,应继续打破贵族垄断,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本土之士,还是他国贤才,只要有真才实学,皆可重用。同时,我们还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从各地选拔优秀子弟,进行系统的军事、政治教育,为大秦储备源源不断的人才。”
嬴政目光中满是赞赏:“好!李斯所言正合我意。人才是兴国之本,有了充足的人才,我大秦才能长治久安。”他顿了顿,又道,“除了军事和人才,经济也是支撑战争的重要基础。商鞅变法以来,我大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国力已有显着提升。但要支撑灭六国的长期战争,还需进一步发展经济。郑国,你主持修建的郑国渠,让关中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功劳巨大。如今,对于经济的发展,你还有何良策?”
郑国连忙起身:“大王过奖。臣以为,可继续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同时,在统一度量衡与货币方面,可加快推行速度。如今虽在境内初步规范标准,但仍有部分地区执行不力。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不仅便于物资调配,更能促进商业的发展,增加国家税收。”
嬴政沉思片刻:“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之事,需谨慎推行。但也不能过于迟缓,此事就交由你和相关官员商议,尽快拿出具体方案。”
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赵姬在猫小统的陪伴下缓步而入。嬴政立刻起身相迎:“阿母,您怎么来了?”
赵姬微微一笑:“我听闻你们在商议灭六国之事,便来听听。政儿,哀家手中的十万破穹军,你可随意调用。这支部队,就是为了助你一统天下而训练的。”
嬴政感动不已,握住赵姬的手:“多谢阿母!有了破穹军,我大秦如虎添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