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密策图魏疆
十年萤火照君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0章 密策图魏疆,大秦帝母:系统助我改写历史,十年萤火照君眠,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咸阳宫议政殿内,青铜烛台将众人身影映得忽明忽暗。嬴政抚过案上赵国新制的户籍简牍,目光扫过阶下群臣:“赵国初定,百废待兴。诸位有何良策?”
蒙恬率先出列,甲胄在烛光下泛着冷光:“末将以为,当以军威震慑。赵人素来剽悍,需派三万秦军常驻邯郸,方能保边境无虞。”
“将军此言差矣。”韩非轻叩玉笏,紫袍随动作微动,“赵人尚武,以暴制暴恐适得其反。昔年吴起治楚,首重律法。臣建议将秦法与赵俗相融合,设‘监御史’监察地方,既保政令畅通,又可安抚民心。”
李斯折扇轻摇,接口道:“韩兄所言极是。臣以为可在两郡推行‘计首授田’,将赵国贵族旧田分与平民。如此一来,百姓得实惠,自会感念大秦恩德。”
“两位所言皆是固本之策,但仍缺教化之道。”白发苍苍的荀子拄着竹杖缓步上前,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赵地民风刚烈,当以儒学浸润。可在邯郸设太学,广招赵地学子,讲授《诗》《书》,使百姓知礼义,明法度。”
“妙!”嬴政抚掌而笑,目光转向角落抚琴的张娘,“张姑娘可有高见?”
张娘放下琴弦,起身行礼:“臣以为,安抚赵人需刚柔并济。听闻赵王旧部中多有能工巧匠,可将他们编入‘将作少府’,参与咸阳宫修缮。既消解隐患,又能彰显大秦惜才之心。”
嬴政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道:“韩非、李斯即刻拟定新律法与授田细则;蒙恬、蒙毅各领一万秦军,分驻代郡与邯郸,但需约束士卒,不可扰民;荀子负责筹建邯郸太学,所需典籍从王室藏书阁调拨;张娘去办工匠收编之事。至于情报……”他目光突然锐利,“魏国乃心腹大患,战前需摸清其虚实。”
顿弱踏出一步,:“大王,臣愿领命前往魏国,必探得机密!”
“不必。”嬴政抬手制止,“你身份特殊,魏国早有防备。”他转向李斯,“你修书两封,命刘妈、宋瑜即刻启程前往大梁,与清凉阁张龙汇合。”
李斯上前一步:“臣这就去办,只是不知此次探查重点?”
“信陵君旧部动向、魏军布防图,还有……”嬴政的手指重重按在地图上的安邑城,“魏武卒残部是否仍有战力。”
三日后,大梁城清凉阁内,檀香袅袅。张龙把玩着翡翠扳指,目光扫过眼前二人。左侧中年妇人衣着朴素却难掩英气,正是原韩国玄鸟负责人刘妈;右侧书生模样的宋瑜,则是赵国玄鸟旧部。
“刘姐、宋兄弟,此次秦王亲点你们前来,可见器重。”张龙将茶盏推过去,“只是魏国不比韩、赵,魏王生性多疑。”
刘妈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张掌柜不必忧心。我在韩国时,曾与魏国盐商有旧。听闻魏国粮草皆由‘盐铁署’调配,若能买通署中官吏……”
“不妥。”宋瑜突然插话,“盐铁署戒备森严,贸然接触恐引怀疑。在下倒是打听到,信陵君当年的门客侯赢,其孙侯明在魏王宫当差。若能从他入手……”
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脚步声。张龙神色一凛,迅速将密信藏入暗格。
“张掌柜好雅兴!”随着一声轻笑,一名锦衣公子推门而入,身后跟着两名佩剑护卫。
“原来是李公子。”张龙起身相迎,笑容中带着几分警惕,“不知今日光临,所为何事?”
李公子扫视屋内三人,目光在刘妈身上多停留了片刻:“听闻清凉阁新到了一批南越香料,本公子特来品鉴。不过……”他话锋一转,“这两位面生得很,不知是张掌柜何处请来的贵客?”
“不过是两位外地来的香料商人。”张龙镇定自若地介绍,“这位是刘娘子,做海盐生意;宋公子则专营蜀锦。”
刘妈福了福身,宋瑜亦拱手行礼。李公子却不依不饶:“做生意的?我看倒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