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4章 荷兰东印度公司,杂论对话,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Voc是世界上第一家“公开招股、股权可转让”的股份制公司,这种制度创新为其提供了“无限扩张的资本弹药”:

- 分散风险与聚集资本:1602年,Voc向社会公开招股,最低认购额仅10荷兰盾(普通工匠也能参与),共募集640万荷兰盾,远超任何单个商人或王室的财力。这种“全民持股”让风险分散(某次舰队沉没,损失由1000多名股东分担),公司能承受“高风险高回报”的海外扩张(如攻占马六甲耗资200万荷兰盾,相当于公司资本的1\/3)。

- 股票流通与二级市场: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为Voc股票提供“交易平台”,股东可随时买卖股票(1609年,一股Voc股票价格从100荷兰盾涨至150荷兰盾),这种“流动性”吸引更多人投资(“即使急需用钱,也能快速变现”),公司无需偿还本金,资本稳定性远超贷款。

- “长期主义”的分红策略:Voc不追求“短期分红”,而是将利润再投资(1602-1610年未分红,全部用于造船、建军),1610年后开始分红,年均分红率18%(1630年达到22%),远高于当时的国债利率(6%),吸引股东长期持有,形成“投资-扩张-盈利-再投资”的正向循环。

2. 香料贸易的“暴利闭环”

Voc的核心业务是“亚洲香料→欧洲市场”的运输与销售,其“暴利”来自“垄断定价+成本控制”:

- 亚洲采购:用荷兰的纺织品(从英国、德国采购,转手给亚洲)、白银(从日本、美洲获取),在印度、印尼收购香料:

- 印度的胡椒(成本每磅0.3荷兰盾);

- 摩鹿加的丁香(成本每磅0.5荷兰盾);

- 班达的肉豆蔻(成本每磅1荷兰盾)。

- 跨洋运输:用“福禄特船”将香料运至阿姆斯特丹(全程8-10个月),运输成本每磅0.2荷兰盾(含船员薪酬、船只损耗)。

- 欧洲销售:通过阿姆斯特丹交易所,香料按“品质分级定价”:

- 胡椒每磅1荷兰盾(利润率133%);

- 丁香每磅3荷兰盾(利润率500%);

- 肉豆蔻每磅10荷兰盾(利润率900%)。

这种“闭环”让Voc在1602-1700年间,累计向股东分红3800万荷兰盾(初始资本640万),投资回报率达590%,成为“17世纪的印钞机”。

五、君臣佐使:Voc的“殖民管理机器”——从董事会到奴隶的权力链条

Voc的组织体系是“股份制公司+殖民政府”的混合体:十七绅士董事会(君)制定战略,殖民地总督(臣)执行扩张,雇佣兵与会计师(佐)提供暴力与财务支撑,船员与奴隶(使)承担航行与劳作——每个层级都围绕“香料利润”运转,形成“董事会分红、总督掌权、底层流血”的金字塔结构。

1. 君:十七绅士董事会(heren xVII)——战略决策的“大脑”

十七绅士董事会由荷兰6个省的商人代表组成(阿姆斯特丹占8席,泽兰3席,其他省各1席),是Voc的“最高权力机构”,相当于“隐形君主”:

- 战略方向制定:决定“攻占哪个据点、与谁结盟、垄断哪种香料”。1619年,董事会投票决定“将亚洲总部从安汶迁至巴达维亚”(控制爪哇,辐射整个东南亚);1623年,通过“安汶大屠杀”计划,清除英国商人在摩鹿加的影响。

- 资本与风险管控:审批年度预算(造船、军费、薪酬),决定分红比例(1630年董事会投票将分红率从15%提至20%,引发股价上涨),并设立“坏账准备金”(应对舰队沉没、贸易亏损)。

- 人事任命:任命亚洲殖民地总督(如1636年任命范迪门为巴达维亚总督),并有权罢免(1629年因“管理混乱”罢免首任总督科恩),确保总督“绝对服从董事会意志”。

2. 臣:殖民地总督——亚洲扩张的“前线指挥官”

总督是Voc在亚洲的“最高执行官”(驻巴达维亚),多为“有军事经验的商人”(如扬·彼得斯佐恩·科恩、安东尼奥·范迪门),负责“军事扩张、贸易管理、殖民地治理”:

- 科恩的“巴达维亚奠基”:1619年,科恩攻占雅加达,摧毁当地村庄,建立巴达维亚城作为Voc总部,规定“所有亚洲贸易必须经巴达维亚中转”,商人需缴纳“10%过境税”;他还首创“香料种植园”,将班达群岛的居民变为奴隶,强制种植肉豆蔻。

- 范迪门的“垄断强化”:1636-1645年任总督期间,他完成对摩鹿加群岛的全面控制,屠杀反抗的岛民,将香料产量压缩至“欧洲需求的70%”(维持高价);同时派舰队封锁马尼拉,拦截西班牙的香料船,使Voc在亚洲的香料份额从50%提升至80%。

- “铁腕管理”的代价:总督拥有“生杀大权”(可不经审判处决“叛徒”),但需定期向董事会汇报(每年提交“亚洲事务报告”),若利润不达标则可能被召回(科恩因“过度扩张导致亏损”,1629年被解职)。

3. 佐:雇佣兵与会计师——暴力与财务的“双保险”

雇佣兵保障“垄断秩序”,会计师确保“利润入账”,两者是总督的“左膀右臂”:

- 雇佣兵的“暴力机器”:Voc在亚洲常年保持1万名雇佣兵(多为荷兰、德国、瑞士的破产农民),分为“舰队水兵”(驾驶战船、攻击据点)和“要塞卫兵”(驻守巴达维亚、马六甲等要塞)。他们的薪酬是“每月5荷兰盾+战利品分成”(攻占据点后,可瓜分当地财富的10%),这种“金钱刺激”让其战斗力远超葡萄牙的王室军队。

- 会计师的“数字管控”:Voc在巴达维亚设立“总会计师”,发明“复式记账法”(比意大利商人的记账更精细),记录“每艘船的香料数量、每笔交易的利润、每个要塞的开支”。1620年的账簿显示:“从安汶岛运回的100吨丁香,成本10万荷兰盾,在欧洲卖出30万荷兰盾,净利润20万”,这种“精准核算”让董事会能“远程掌控利润”,避免总督“中饱私囊”。

4. 使:船员与奴隶——帝国运转的“血肉”

船员驾驶船只连接全球,奴隶在种植园劳作,他们是Voc利润的“直接创造者”,却仅能获得“生存工资”:

- 船员的“海上炼狱”:Voc的船员多为“破产农民、城市流民”,月薪仅1.5荷兰盾(不足总督的1\/100),需在船上工作18-24个月(往返亚洲一次),面临“坏血病、风暴、海盗”三重威胁——死亡率高达30%(1620-1630年,5000名船员出海,仅3500人返回)。为激励他们,Voc实行“幸存者奖金”(安全返回者额外分2荷兰盾),但多数人至死都没见过自己认购的Voc股票。

- 奴隶的“香料血泪”:Voc在亚洲拥有5万名奴隶(来自非洲、印度、东南亚),在香料种植园劳作(采摘、晾晒、包装),每天工作14小时,食物仅够维持生存(每10名奴隶配1名监工,用鞭子强迫劳动)。在班达群岛的肉豆蔻种植园,奴隶平均寿命仅5年,每产出1吨肉豆蔻,约有20名奴隶死亡——而这1吨肉豆蔻在欧洲的售价,相当于200名奴隶的购买成本。

六、Voc的衰落与遗产:商业革命的“光明与阴影”

18世纪后,Voc因“过度扩张、英法竞争、香料需求下降”走向衰落(1799年破产),但其留下的遗产塑造了现代世界:

- 股份制公司:Voc的“公开招股、股权流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成为现代上市公司的模板,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规则即源于阿姆斯特丹交易所;

- 全球贸易网络:首次实现“亚洲-欧洲”贸易的常态化、规模化,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基础;

- 殖民管理:“商业公司+军事要塞+种植园”的殖民模式,被英国东印度公司借鉴,成为近代殖民主义的“标准操作”。

Voc的故事,是“资本与暴力”结合的最早案例——它用股份制聚集资本,用火枪垄断资源,用香料的芬芳掩盖奴隶的血泪,在17世纪书写了“商业革命”的黑暗篇章。正如历史学家西蒙·沙玛所言:“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每一张都浸透着香料的香气与亚洲人的鲜血。”

从巴达维亚的废墟到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旧址,从摩鹿加群岛的香料树到Voc股票的残片,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历史,始终在“商业创新”与“殖民掠夺”的张力中展开——它证明:当资本拥有了国家的暴力,当利润成为唯一的目标,商业的进步可能伴随着人性的倒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系统迟发五十年,老太退休成团宠

那一天的夜

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

用户80550888

安陵容:梨花落尽春又了

五金院

开局对薄公堂,请叫我女法医

登楼扶山风

带白月光进门,我回归豪门你疯什么

白沿

盗墓黑瓶都是我爸亲自下场磕CP

菀菀绾青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