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7章 简易环境改造,杂论对话,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极端高温:35-40c(7-8月,需遮阳降温)。
(三)具体操作步骤(按“选址-布局-建筑-植物”四步走)
1. 选址:优先“近水不临水,东高西低”
- 天然地形最佳:选东侧有缓坡(坡度5-10°)、西侧有矮山\/树林的地块(东高导风,西高挡晒);靠近自然水系(河流、池塘)但距水30米以上(防汛期淹水)。
- 避开禁忌:不选低洼地(易积水)、不选四周高楼围合(无风)、不选直对大河(“反弓水”易涝)。
2. 布局:“东开西闭,天井居中”
- 东侧开阔:留4-6米通道(与夏季东南风向平行),保证风能从东到西贯穿房屋(通风路径)。
- 中间天井:建“小天井”(长2米x宽2米,深1.5米)——雨水从天井收集,经地下暗沟排向外侧(“四水归堂”,聚水不积水),天井上方无遮挡,形成“烟囱效应”(热空气上升排出)。
- 西侧围墙:建1.8米高实墙(或种密植乔木),挡午后西晒(西晒是南方夏季高温主因)。
3. 建筑技巧:“薄墙高窗,架空防潮”
- 朝向:朝南偏东10°(±3°)——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此角度夏季东南风能直入室内,比纯朝南通风效率高20%。
- 墙体:外墙用24cm空心砖(内填稻壳,隔热防潮),墙面刷深色涂料(吸热慢,夏季墙体温度低)。
- 窗户:东侧窗大(宽1.8米x高1.5米),西侧窗小(宽0.8米x高1米,加遮阳板);所有窗户下沿距地1.2米(高窗通风,减少地面潮气进入)。
- 地基:抬高30cm(比室外地面高),底层架空30cm(用石柱支撑,不住人,放杂物,防地潮)。
- 屋顶:平屋顶(或缓坡15°),铺青灰色琉璃瓦(反光强,夏季隔热),屋顶留“气窗”(长0.5米x宽0.5米),热空气从气窗排出。
4. 植物选择:“东疏西密,常绿为主”
- 西侧\/南侧:种2行常绿乔木(樟树、榕树,株距4米),树高6-7米,枝叶茂密挡西晒(西墙温度可降5c),全年遮阳。
- 东侧\/天井周边:种藤本植物(爬山虎、紫藤),爬满东墙和天井栏杆,叶片蒸腾散湿(天井周边湿度可降8%)。
- 屋前屋后:挖浅沟(宽0.3米x深0.2米),种菖蒲、芦苇(水生植物),引导雨水流入,自然净化,防积水。
四、通用检查清单(普通人一看就会)
北方建房\/买房前必看:
1. 北侧是否有山\/高楼\/防风林(挡风)?→ 无则自建2.5米高北墙;
2. 南侧是否开阔(正午阳光能照进3米)?→ 无遮挡最佳;
3. 朝向是否南偏东5°?→ 用手机指南针测,误差不超3°;
4. 北侧是否有种落叶乔木?→ 树高比房高1米以上。
南方建房\/买房前必看:
1. 东侧是否有通风道(与东南风向平行)?→ 宽度≥4米;
2. 是否有天井\/浅沟(雨水能排走)?→ 天井深度≥1.5米;
3. 朝向是否南偏东10°?→ 手机指南针测,误差不超5°;
4. 西侧是否有挡晒树\/墙?→ 遮阳率≥70%。
五、原理溯源与数据来源
1. 古典依据:
- 郭璞《葬书》:“藏风聚气,界水止气”核心原理(晋代,风水理论奠基作);
- 杨筠松《青囊奥旨》:“南北异理,山水为纲”地域适配思想(唐代,形势派经典)。
2. 现代数据:
-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候公报》(2023年):南北年均风速、降水量、极端温度数据;
- 住建部《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不同气候区建筑朝向、通风、防潮设计规范。
结语:简单来说,就是“北方跟着阳光走,南方跟着风走”
北方记住:北挡南晒,厚墙落叶(挡风、聚热、防冷);
南方记住:东通风西挡晒,天井浅沟常绿树(散湿、散热、防涝)。
按清单操作,不用监测设备,不用专业知识,就能让房子“冬暖夏凉,干湿相宜”——这就是古人“乘风则散,借水则止”的终极简化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