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此子恐怖如斯,我都不一定能稳胜
用户8055088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8章 此子恐怖如斯,我都不一定能稳胜,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用户80550888,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直门的胡同比南锣巷更宽些,青石板路被车轮碾出深深的辙痕,两旁的院墙也更高,墙头上爬满了拉拉秧,偶尔有几朵喇叭花探出头,紫莹莹的,倒添了几分生气。
何雨柱跟着杨佩元和王行下了人力车,抬头就瞧见了太元武馆的门脸。
那是座三开间的宅院,门楼比寻常四合院高半截,门楣上原本该挂匾额的地方,如今空着块黑黢黢的木牌,边缘还留着被撬过的痕迹。两扇朱漆大门敞开着,铜门环被摩挲得发亮,只是漆皮掉了不少,露出底下暗红的木头,像老人皲裂的皮肤。门两旁的石狮子,左边那只断了只耳朵,右边那只前爪缺了块角,显然是遭过蛮力破坏,可即便如此,狮眼圆瞪的模样,依旧透着股威慑力。
“这就是太元武馆?”何雨柱低声问,眼角瞥见斜对过的胡同口,挂着块“肖记粮油铺”的木牌,心里了然——果然离肖师娘家不远。
王行拍了拍他的胳膊:“当年这门楣上挂的‘太元武馆’金匾,是前清武状元亲笔题的,字里带劲,远看都觉得有股拳风。可惜被那三个逆徒给摘了,说是‘破四旧’,其实早偷偷运回家了,回头得想法子弄回来。”
杨佩元没说话,只是盯着那扇大门看了半晌,鬓角的白发在风里微微颤动。他手里的紫竹拐杖在地上轻轻一点,率先迈步走了进去。
门后的院子比何雨柱想象的大得多。迎面是座照壁,上面原本该绘着“松鹤延年”的图案,如今被泼了墨,黑乎乎一片,只剩边角还能瞧见点淡青的底色。绕过照壁,豁然开朗——中间是片青石板铺就的演武场,足有半亩地大,石板缝里长满了青苔,偶尔有几株狗尾巴草从缝里钻出来,在风里摇摇晃晃。场边立着十几个兵器架,有几个倒在地上,断了的枪杆、裂了的刀鞘散落一地,看着格外萧瑟。
“杨馆主!”
“是杨馆主回来了!”
几个正在扫院子的伙计最先瞧见他们,手里的扫帚“啪嗒”掉在地上,其中一个穿短打的小伙子,激动得脸都红了,搓着手原地打转,半天说不出句整话。
这些伙计都是武馆的老底子,有的从十几岁就在这儿打杂,看着杨佩元把太元武馆从一间小破屋办成四九城数一数二的武馆,又眼睁睁看着那三个逆徒把武馆搅得鸡犬不宁。如今见杨佩元安然归来,眼眶都红了,围着他问长问短,七嘴八舌的,倒把演武场的萧瑟气驱散了不少。
“都忙去吧,院子还得好好拾掇拾掇。”杨佩元拍了拍最年长的那个伙计的肩膀,声音里带着点沙哑的暖意,“屋顶漏雨的地方,找瓦匠赶紧修好;兵器架坏了的,让木匠来重新打几套;还有那照壁,回头请画师来重绘,就用‘龙虎斗’的图案。”
“哎!哎!”伙计们忙不迭应着,扛着扫帚跑开了,脚步都比刚才轻快了不少。
这时,演武场尽头的几间厢房里也传来动静。先是跑出几个穿着练功服的半大孩子,约莫十三四岁,梳着小辫,光着脚丫,瞧见杨佩元,都愣在原地,眼睛瞪得溜圆。紧接着,几个中年男人快步走了出来,为首的三个,一个身材魁梧,像座黑铁塔;一个瘦高个,手里总捏着串佛珠;还有一个留着山羊胡,眼神锐利,像鹰隼似的。
“杨馆主!”三人走到杨佩元面前,齐齐拱手行礼,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这三位是太元武馆的顶梁柱——黑铁塔似的是外门总教头赵猛,练的是铁砂掌,一身横练功夫;瘦高个是内门教头钱通,擅长八卦掌,为人最是圆滑;留山羊胡的是武馆的大管事孙谋,形意拳练得出神入化,心思也最缜密,刚才王行就是跟他们三个对接的。
“赵猛,钱通,孙谋。”杨佩元点了点头,目光在三人脸上扫过,“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
赵猛嗓门跟打雷似的:“馆主您这是说的啥话!要不是那三个畜生背主求荣,武馆也不会落到这步田地!我们哥仨能守住这点家底,全靠馆主您当年教的本事!”
钱通捻着佛珠,叹了口气:“馆主,您的身子……”
“无妨。”杨佩元摆了摆手,“进屋说吧。”
正堂在演武场东侧,是间五开间的大屋,屋里摆着十几张太师椅,最上首的位置空着,显然是杨佩元以前坐的。墙角立着个旧柜子,上面摆着几个奖杯,蒙着层灰,其中一个刻着“民国二十五年华北武术大赛金奖”,字迹还很清晰。
杨佩元在最上首的椅子上坐下,王行赶紧沏了杯茶递过去。何雨柱站在他身后,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屋里的人——除了赵猛、钱通、孙谋,还有二十多个中年汉子,都穿着洗得发白的练功服,腰间系着宽腰带,坐姿笔挺,显然都是练家子。他们的目光也在何雨柱身上打转,带着好奇,还有点不易察觉的审视。
“人都到齐了?”杨佩元喝了口茶,声音不大,却清清楚楚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孙谋往前站了半步,拱手道:“回馆主,直属弟子都到了,共二十七人。其中明劲八人,暗劲三人,剩下的都是刚入道的。”他顿了顿,语气沉了沉,“那三个逆徒叛逃时,带走了不少人,有的是被蒙蔽的,有的是主动跟着走的,咱们清理门户时,一共除了十五人,如今就剩这些了。”
屋里静悄悄的,谁都没说话。那十五人里,有不少是跟着大伙儿一起练了十几年的师兄弟,如今成了叛徒,心里头都不是滋味。
杨佩元放下茶杯,指节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过去的事,就翻篇了。从今天起,太元武馆重开,规矩照旧,但有一条——往后收徒,必须查三代,但凡有半点不清不楚的,一律不收。”
“是!”众人齐声应道。
“还有。”杨佩元的目光扫过众人,“这段时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练武最耗气血,食补跟不上,功夫也难精进。我决定,武馆开放三个月食补,所有直属弟子,每日三餐,管够!”
这话一出,屋里顿时起了阵小小的骚动。
练武之人,最清楚食补的重要性。每天晨练完,得喝两碗牛肉汤补气血;练硬功的,得吃炖蹄筋养筋骨;练内劲的,更是离不得人参、当归这些药材。以前武馆生意好的时候,每月也只给核心弟子发十斤肉票、两斤红糖,其余的都得自己想办法。如今三个月管够,这可是天大的福利!
一个留着络腮胡的汉子忍不住问:“馆主,这……开销怕是不小吧?”
“钱的事,不用你们操心。”杨佩元语气笃定,“我杨佩元还没到让徒弟们饿着肚子练功的地步。”
赵猛“啪”地一拍大腿:“馆主仁义!就冲这个,咱们哥仨往后跟定您了!”
众人也纷纷拱手:“谢馆主!”
杨佩元微微点头,等屋里安静下来,才缓缓开口:“今天叫大家来,还有件事——给你们介绍个人。”他侧头看向何雨柱,“柱子,过来。”
何雨柱往前迈了两步,站在堂中,对着众人拱手行礼,声音清朗:“各位师兄,各位师傅,我叫何雨柱,是杨馆主的徒弟,往后请多指教。”
屋里顿时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这少年看着才十五六岁,个头不算矮,穿着件半旧的粗布褂子,眉眼周正,就是瞧着太年轻了,脸上还有点没褪尽的稚气,怎么看都不像个练家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