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升职加薪,买自行车
用户8055088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8章 升职加薪,买自行车,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用户80550888,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厨师会内场,郑邵彬宣布结果的声音刚落,全场就炸开了锅。
“通过了?这么快?”
“那可是五道高难度川菜,我刚才瞅了一眼,光那麻婆豆腐的刀工,就没几个人能比。”
“李保国这徒弟,真是青出于蓝啊。”
议论声里,有惊叹,有羡慕,也有几分酸溜溜的——谁不想自家徒弟这么争气?
裁判席上的三位特级厨师脸色各异。张师傅攥着筷子,指节泛白,心里暗骂:“这小子怎么这么能耐?早知道当初就该把菜品再提难点!”可他也清楚,再难也没用,何雨柱的手艺摆在那儿,刀工精准,火候老道,调味更是挑不出错,真要鸡蛋里挑骨头,丢人的是他们自己。
其他两位特级厨师倒是坦荡些,冲李保国拱了拱手,算是认了这个结果。在厨界混,手艺就是底气,输了就是输了,没必要嘴硬。
那些在出师宴上见过何雨柱的同行,这会儿都围到李保国身边道贺。
“保国哥,你这徒弟,真是给你长脸了!”全聚德的王师傅拍着他的肩膀,笑得满脸真诚,“上回在鸿宾楼尝过他做的菜,我就说这小子前途无量,果然没看错。”
“是啊李师傅,以后咱们得常来往,让小何师傅多指点指点。”另一位师傅递过烟,眼神里满是热切——能和这么年轻的高级厨师搭上关系,对自家饭店也有好处。
李保国笑着摆手,眼角的褶子都堆到了一起:“各位客气了,柱子还年轻,得多向你们学习。”嘴上谦虚,心里的骄傲却藏不住,目光落在朝他走来的何雨柱身上,像看自家孩子似的,怎么看怎么顺眼。
何雨柱走到师傅身边,刚要说话,就被郑邵彬拉住了。“小何师傅,恭喜啊!”郑邵彬笑得一脸和煦,递过一个红本本,“这是你的高级厨师证,拿着。以后在京都厨界,凭这个证,走到哪儿都有面子。”
红本本上印着烫金的字,还盖着厨师会的钢印,沉甸甸的。何雨柱接过来,心里也松了口气——总算没辜负师傅的期望。
鸿宾楼门口,杨国涛正踮着脚往街上望。今儿是何雨柱考核的日子,他一早就没心思管生意了,客人来了也只是敷衍应付,满脑子都是“过了没”“能升大厨不”。
“杨老板,瞧你这急的,李师傅的徒弟,还能差了?”账房先生打趣道,手里拨着算盘,“昨儿还有客人问呢,啥时候能再尝尝小何师傅的葱烧海参,说比全聚德的还地道。”
杨国涛没接话,眼睛还盯着街口。忽然,他眼睛一亮:“来了!”
两辆黄包车晃晃悠悠地过来了,前面那辆上坐着李保国,后面那辆是何雨柱。杨国涛几步冲过去,没等车夫停稳,就掏出几张钱递过去:“不用找了!”
车夫乐了,连声道谢。杨国涛也顾不上他,一把拉住刚下车的李保国,声音都在发颤:“李师傅,咋样?过了没?”
李保国故意卖了个关子,捋着胡子笑:“你说呢?要是没过,我能这么舒坦地坐黄包车回来?”
“过了?!”杨国涛眼睛瞪得像铜铃,猛地转身抓住何雨柱的胳膊,力道大得差点把人捏疼,“柱子!真过了?太好了!太好了!”
他乐得原地转了个圈,引得路人都往这边看。鸿宾楼最近生意虽好,但缺个能镇场的大厨,何雨柱要是能顶上,往后客源肯定更稳了,说不定还能评上“京都名店”。
“杨老板,先别急着乐。”李保国拍了拍他的肩膀,“柱子现在是高级厨师了,按规矩,得升大厨吧?待遇方面……”
“没问题没问题!”杨国涛大手一挥,生怕慢了一步,“柱子,从今天起,你就是鸿宾楼的大厨!工资调到四十五万基本工资,再加二十万技术补贴,后厨每天三个招牌菜,你说了算!要是月营收超了定额,我再给你抽成!”
这待遇,比李保国刚来时还高。要知道,普通大厨一个月也就五十万左右,何雨柱这直接涨到六十五万,还不算提成,可见杨国涛多看重他。
何雨柱愣了愣,没想到杨老板这么爽快。他本来以为能涨到五十万就不错了,毕竟自己年纪小,资历浅。
“杨老板,这……”
“别这那的!”杨国涛打断他,拍着胸脯保证,“你的本事,值这个价!以后鸿宾楼的招牌,就靠你撑着了!”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大厨得有专属的灶台和厨具,我让后厨给你腾最好的位置,锅碗瓢盆全换新的!”
李保国在旁边点头:“这还差不多,我徒弟当大厨,总不能委屈了。”
杨国涛笑得更欢了,拉着两人往里走:“今儿高兴,我请客,让后厨做几个硬菜,咱哥仨好好喝一杯!”
何雨柱摆摆手:“杨老板,喝酒就不必了,我想先回去歇会儿。”考核折腾了一上午,他确实有点累,而且还有件事惦记着——买自行车。
“也行,你好好歇着。”杨国涛也不勉强,“明天一早来,我当着全店的面宣布你升职,再挂个‘新任大厨何雨柱’的牌子,保证把客人都给你招来!”
何雨柱谢过老板和师傅,转身出了鸿宾楼。阳光正好,街上人来人往,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高级厨师证,心里踏实多了——六十五万月薪,加上提成,一年下来轻松过千万,在这年代,绝对是高收入了。
他没直接回四合院,拐了个弯,往百货商场走去。现在手头宽裕了,该给家里添点东西了。自行车是必须的,总不能去哪儿都靠腿跑,提纵术虽快,可总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用,太扎眼。而且他听说,过两年票证就严了,自行车票比金条还难弄,趁现在不用票,赶紧买一辆。
百货商场里人来人往,货架上摆着搪瓷缸、的确良布料、暖水瓶,都是些带着年代感的物件。广播里放着“东方红”,售货员穿着蓝色制服,嗓门洪亮地吆喝着:“肥皂便宜卖了!两毛一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