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畔采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4章 局中局,短篇民间故事,溪畔采薇,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早些年间,有这么一位收古董的老行家,大伙儿都亲切地唤他一声老王头。这老王头的本事可大了去了,一双慧眼识古物,就跟现代版的“王刚”似的,古董鉴别那是一绝。甭管是古代的罐子、股瓶还是胆瓶,他只需一眼,便能辨出真伪。因此,同行们给他送了个响当当的外号——“古董王”。

老王头自个儿在家开了间当铺,生意那叫一个红火。某天,恰逢儿子不在家,王掌柜自个儿守着店铺。临近晌午,来了两位客人,手里头着一对胆瓶。王掌柜一见有客,立马笑脸相迎。俩客人落了座,把胆瓶往桌上一摆,王掌柜丝毫不敢怠慢,赶紧拿出放大镜,左瞧瞧右看看。

他一边看一边琢磨,这对瓶子,嘿,真是个顶个的好,少说也得值个二十两银子。看完了瓶子,主人开口了:“王掌柜,看来您也是识货的。我也不跟您拐弯抹角了,这对瓶子我只当不卖。家里头急用钱,手头实在是周转不开了。要不然,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会当掉这对宝贝。咱们也别议价了,一千两银子,多一两不要,少一两不行。您看怎么样?”

王掌柜一听,一千两银子,这价钱还算公道。二话不说,就让伙计收货,开了银票。他心里盘算着,这对瓶子在古玩店少说也能卖二十两银子,这下子可赚大发了。王掌柜也没多想,就把这对瓶子给收了。那时候,一千两银子可顶现在的四五十万呢,可不是个小数目。王掌柜这一下可是拿出了自家买卖本钱的十分之一,收了这对瓶子。

收完瓶子,王掌柜心里头那个美啊,中午还喝了二两小酒。晚上回来,还让儿子看了看这对瓶子。没想到,这还没过一个月呢,王掌柜的一位德国朋友来中国寻宝了。他俩平日交情就好,这德国朋友还能对付几句中国话。王掌柜就招待他在自个儿家里住下。

晚上吃饭的时候,俩人喝到兴头上,王掌柜就说自己前些日子收了一对古董瓶子。这德国朋友对中国的古董那是特别感兴趣,就提出来想看看。王掌柜就把这位德国朋友带到了库房,小心翼翼地把这对瓶子摆放到桌子上。

这位德国朋友也是个鉴别古董的行家,尤其是胆瓶。他左看右看,看了半天,摘下眼镜,叹了口气:“哎,王师傅啊,老大哥呀,你可得好好看看呐。”王掌柜一听,愣住了:“哪不好看?我可是看了仔细才收的啊。”朋友说:“大哥呀,你再仔细看看,这个瓶子是赝品呐!”王掌柜一听,急眼了:“哪能呢?不可能!肯定是你喝多眼花了。”

王掌柜这时候有点坐不住了,那朋友就说:“王掌柜,你再好好看看,这是真的还是假的,还是做旧货呀?”王掌柜有点心慌了,又仔细研究了半天,这对瓶子,可不嘛,还真是假的,是做旧货。王掌柜一屁股就坐在地上,当时就昏过去了。

这对瓶子可把王掌柜给害惨了,多少钱都砸里头了。他气得得了一场大病,趴在炕上,一个月都没下来地儿。这事儿啊,搁在谁的身上都不好受。一千两银子就这么打水漂了。一个多月过去了,王掌柜的病总算是好了,可是心病还没去根儿呢,这股劲儿总是憋不过来,整天闷闷不乐,也不吃东西。家里的儿子和老伴儿怎么劝都不好使。

王掌柜整天就琢磨,不行啊,我必须得把这一千两银子要回来,要不然我以后就没法在这一行混了。几天以后,不少的古董铺子都收到了王掌柜的请帖,说是要宴请宾客,切磋技艺。大伙儿一合计,这事儿好啊。再说了,王掌柜的威望高,谁都给他这个面子。于是,大家就都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寒门书童:高中状元,你们卖我妹妹?

苍梧栖凰

狂医

叛逆小子

崩坏世界:永恒的守护

无忧麟

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权演龙

重生饥荒年代,姐姐替嫁妹妹急疯了

梦如黄粱

出狱后,我透视鉴宝养女儿

人间悲欢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