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畔采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6章 道姑和书生,短篇民间故事,溪畔采薇,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北宋末年的烽火连天中,有个名叫山文远的青年书生,他的家乡惨遭金兵荼毒,双亲亦在战乱中不幸罹难。孤苦无依的他,只得踏上投奔姑母的路途。这位姑母,竟是道观中的一名女道士,道号清玄。
清玄姑母闻听侄儿的悲惨遭遇,心痛不已,随即与道观的主持道长商议,希望能将后院的一间空屋腾出来,给山文远一个安身之所。主持道长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应允,但立下一条规矩:山文远不得在道观内随意走动,以免惊扰了众位女道士的清修。
清玄姑母应承下来,将山文远妥善安置,并再三叮嘱他不得离开后院。自此,山文远的生活便围绕着后院的小屋和手中的书卷展开,偶尔在院中散步,日子倒也清静自在。
然而,一日,一阵悠扬动听的琴声悄然响起,如清泉般流淌进他的心田,搅扰了他内心的宁静。那琴声似有无穷魅力,引得他循声而去,不知不觉间已走出了后院,来到了一座相邻的院落。
院中,一名如花似玉的女道士正坐在花树下,轻抚古琴,正是那琴声的主人。山文远看得痴了,一曲终了,他不由自主地鼓掌叫好。女道士抬头,目光与他相遇,惊讶地问道:“你是何人?”
山文远上前行礼,自报家门。女道士微微一笑,原来她名叫素心,本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因金兵入侵,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幸得主持道长下山相救,将她收入道观,成为了一名女道士。
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素心性格开朗,谈吐不凡,与山文远有着说不尽的话题。在道观这个清修之地,她平日里接触的都是不苟言笑的女道士,难得遇到如此投契之人。而山文远也被素心的才情和美貌所吸引,心中泛起了涟漪。
然而,好景不长,清玄姑母得知此事,匆匆赶来将山文远拉回后院,一顿训斥。她告诫山文远,隔壁院子是女道士的宿舍,他身为男子,切不可再踏足此地。山文远连连认错,心中却对素心念念不忘。
自此之后,山文远虽身在书房,心却早已飞到了素心身边。他时常捧着书本,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望向门外,渴望能再次见到素心的身影。终于,他的愿望实现了。素心也念念不忘山文远,便悄悄来到后院寻他。两人再次相见,心中都充满了喜悦。
素心自幼读书,精通诗词歌赋,与山文远更是志趣相投。他们每隔三五日便相会一次,彼此心生情愫,只是未曾挑明。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他们的秘密终被主持道长发现。
一日,主持道长带着几位女道士突然闯入,将两人狠狠斥责了一番,并命人将素心架走。清玄姑母得知此事,忧心忡忡。她警告山文远,若再惹出事端,他将无法在道观中容身。山文远低头不语,心中却满是对素心的挂念。
几日未见素心,山文优心中焦急万分。他鼓起勇气去探望,却发现两个院子之间已经安装了木门,还上了锁。从姑母口中得知,素心因不听管教、吵嚷着要还俗,被主持道长关了起来。主持道长担心他们做出出格之事,便安装了门锁,杜绝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