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入宫
鱼又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5章 入宫,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鱼又夏,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次日一早,姜淮掬水洗脸,今日要早点入宫,上朝是五点,住的远的,丑时就得起来。
毕竟从宫门口到当值的地方都得不少时间,更何况是家里到宫门口。
他虽只是个从六品,没资格上朝,也无需面奏,但要在殿外候着,随班行礼。
所以也是需要早去的。
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上朝。
放到现代,丑时这个点,估计好些人都还没入睡呢。
姜淮算是住的近的,但也要早点准备。
这时秋巧端了个黑漆托盘进来。
姜淮随后问,“秋巧?现在什么时辰了?”
“老爷,已经寅时了。”
寅时?姜淮一算,时间刚刚好。
他又掬了一捧水让自己清醒一点。
随后看向一旁的托盘。
“老爷,这是礼部之前送来的朝服,朝冠,这里的牙牌,奴婢都熏过香了。”秋巧说着将托盘端上来。
姜淮点点头,之后穿衣服。
他的文官官服是靛青色的。
采用暗纹提花缎料制成,色泽沉稳庄重。
服装的胸前和后背缀有方形鹭鸶纹补子,白鹭绣于云纹与芦苇之间,象征文官的清正与才学。
姜淮穿好后,又拿起那个象牙牙牌看,只见温润的牌面上刻着“翰林院修撰程”六个楷字,背面是“出入禁闼”的四字篆文。
然后他又给腰间系用素银腰带,配青色绦带,戴上黑色纱质幞头。
在家里吃了早餐,姜淮便出门登上了马车。
还好,小朝是五到七天一次,大朝是一个月一次。
他也不用每次去。
马车一路晃晃悠悠行驶,姜淮坐在马车里快睡着了。
穿过正阳门时,车夫喊他,他才清醒。
之后守门侍卫验他的牙牌。
验完后,还对他行了个礼,这个小小的动作让姜淮意识到,自己真的已是天子近臣了。
之后姜淮往门里走,这会儿他还提了个灯笼,不然根本看不清路。
走路还得万分小心,万一踩到什么东西,或者摔倒了,脑袋磕石头上可就惨了。
听说之前就有官员因为上朝走夜路,看不清,不知怎么被石头绊了一跤,摔护城河里了。
翰林院在午门的东南方,是座三进五开的青砖建筑。
门前两株古柏虬枝盘曲,很是古朴。
姜淮作为从六品翰林修撰,上面还有从五品翰林院侍读和翰林院侍讲。
再往上,就是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和翰林院侍讲学士。
再往上就是从二品翰林院掌院学士了。
掌院学士是翰林院的最高长官,总管翰林院事务,由多部院大臣兼任。
姜淮的下面除了榜眼探花的正七品编修,就是从七品翰林院检讨了,也是由进士担任,协助参与修史。
姜淮的工作任务就是修史,协助翰林院侍读或者侍讲学士起早诏书,诰命,敕谕等官方文件。
偶尔还会参与科举考试的命题或阅卷,比如做乡试,会试的考官。
然后就是经筵,日常文书处理,比如誊录,档案管理等等。
偶尔还要协助筹备重大典礼礼仪文书,比如祭祀,册封什么的。
如果姜淮一直在翰林里熬,困在翰林,熬数年可能也就是个修撰官或者学士。
如果能外放做出政绩,可以调入六部,升迁更有希望。
但是翰林虽清苦,却是储相之地。
许多内阁首辅都是从此地发迹。
没多久,姜淮就走到朝房里等候。
那里已经有许多其他的官员正等着上朝。
之后姜淮就听到有人讨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