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炎明帝国的教育决策
我在淄博吃烧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8章 炎明帝国的教育决策,混在民国当军阀我要多娶姨太太,我在淄博吃烧烤,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谓公平竞争,指的是不管是贵族学校毕业的学生还是公办学校毕业的学生都要参加高考,并且使用一样的考题和考核标准,并且杜绝任何形式的高考分流情况。
也就是说全凭裸分来分配院校。
不过在这里朱大壮加上了自己的一条意见,那就是给烈士子女进行加分,其它情况哪怕是皇室子弟也得老老实实靠裸分上大学。
这两个基本原则暗含的意思就是,想怎么教育孩子你可以各显神通,但是教育的结果却要接受一样的考验。
这样既给了勋贵子弟更好的教育环境,也充分保障了普通民众的教育公平性。
也就是说上什么学可以拼爹,但是你能否当官或者当社会精英却全要靠个人的努力。
国家在筛选人才的时候秉承一视同仁的原则,只使用一个标准来划分人才。
如此一来虽然难免有一刀切的弊端,但是却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社会公平性。
这种把勋贵子弟和平民孩子放在一起同台竞技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阶级固化的现象。
最终这个报告在政事堂通过,并以国家政策形式发布,成为了炎明帝国第一个通过全民投票产生的民主决策。
随后,这种决策形式成为了炎明帝国一种特色决策形式,也就是说在政事堂和元老院无法形成一致意见的时候就广泛听取民间意见,并最终形成民主决策。
当教育制度的国策发布之后,帝后矛盾也算圆满解决了,黄蕙兰可以继续搞她的皇家教育,朱大壮也不必纠结于皇子们会脱离群众。
此后,不管是皇室还是勋贵,再也不提什么封闭式教育模式。
尤其是勋贵们即将面临严重的教育危机,因为朱大壮立下的规矩是按学历袭爵,对于达不到学历水平的勋贵,要么失去继承爵位的资格,要么降爵世袭。
也就是说不学无术的勋贵子弟会被赶出勋贵阶层,成为平民,甚至连平民都不如。
这下子勋贵子弟的压力瞬间大了起来,那种躺平等死的勋贵再也没有了。
然后朱大壮就收获了满满的怨念,后宫的小娘子们一边恨不得现在就给孩子找老师,一边咬牙切齿地看着朱大壮满地图晃荡。
尤其是黄蕙兰,简直快气死了,因为皇太子也得拿到大学本科学历才能继承皇位,这让黄蕙兰恨不得在朱大壮身上戳几个透明窟窿。
这个当爹的简直就是不近人情。
可惜她恨也没用,政事堂正式发布的国策,她一个皇后根本动摇不了,所以只好一边流着泪,一边对好大儿说:
“儿啊,快快长大,好好学习,将来继承皇位,咱也让你爹参加高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