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9章 对比,从县长秘书崛起,林书豪,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坐在第一排正中央的一位白发苍苍不怒自威的老领导侧过头,对身边的发改委主任低声说了一句:“这个年轻人不简单。有情怀,有担当,更有办法。”

“我们的一些同志天天坐在办公室里看报告,早就忘了我们的发展到底是为了谁。”

发改委主任连忙点头称是,心中却已是惊涛骇浪。

这位老领导一句话的分量代表着什么?

代表沈风要起来了!

……

接下来的问答环节,彻底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李哲楷一方的媒体和学者,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尖锐的问题。

“请问沈书记,北川模式的资金从何而来?”

“据我们所知,国开行提供了百亿级别的贷款。这种依靠政策性银行输血的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一旦政策有变,项目是否会立刻烂尾?”

“请问沈书记,您提到了‘文化财政’,这个概念很新颖。但文化价值如何量化?如何确保它能真正转化为经济效益,而不是沦为空谈?”

面对这些刁钻的提问,沈风对答如流,不急不躁。

“关于资金,国开行的贷款确实是启动资金,但不是全部。”

“我们的地下商业综合体项目已经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的关注,飞建集团这样的行业巨头也已经表达了合作意向。我们是用政府的信用做了一个‘引子’,最终要靠市场的力量来唱主角。”

“至于文化价值的量化,我想反问一句,故宫的价值可以量化吗?长城的价值可以量化吗?”

“有些东西是不能,也不应该用金钱来衡量的。一个对自己文化有信心的城市,还怕吸引不来游客,还怕留不住人才吗?”

他的反问巧妙有力。

而当问题抛给李哲楷时,画风则完全不同。

一位来自官方报刊的资深记者站了起来,他没有提问沪海的成就,反问他:

“李市长,您的金融创新蓝图非常宏大,但您是否考虑过过度金融化可能会带来的产业空心化问题?”

“当所有聪明的大脑和庞大的资本都涌入金融业追逐快钱时,谁来搞实体经济?谁来做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硬科技’?”

“我们国家是要成为华尔街的跟班,还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问题正中要害!

这正是韩卫东和张谦他们准备的材料里反复警示的核心风险!

李哲楷猜到会有质疑,没想到会这样咄咄逼人,不给脸面的令人厌恶。

背后有谁的手笔,不言而喻。

他的脸色没法再保持镇定。

他只能用复杂的金融理论来解释和辩驳,但在那个简单而又根本的问题面前,他所有的解释都苍白无力,支支吾吾,眼神躲闪。

高下立判。

论坛结束时,沈风被一群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市长和书记们团团围住,纷纷向他索要联系方式,希望能去北川实地考察学习。

而李哲楷的身边则冷清了许多,只有几个投行家还在安慰他。

他远远地看着被众人簇拥仿佛众星捧月般的沈风,眼神阴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

自己今天输了。

不仅输了场面,更输了“势”。

他精心准备的‘礼物’被对方用一种他完全没想到的方式四两拨千斤地化解了。

他从牙缝里挤出两字。

“沈风……”

……

当晚,关于这次论坛的新闻迅速占领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如李哲楷所料,几家和他关系密切的国际财经媒体都以《金融创新遭遇保守主义阻力》之类的标题,明褒暗贬。

将沈风塑造成了一个不懂经济、阻碍开放的“保守派”代表。

但在国内,风向却截然相反。

国家电视台的晚间新闻用长达五分钟的时间详细报道了这次论坛。

画面中,给了沈风的发言大量的特写镜头,并配上了“留住城市根脉,守住人民之心”的评论。

紧接着,官方媒体发表评论员文章。

标题是《警惕脱实向虚》。

文章虽然没有点名,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在为谁站台,又是在批评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三国:曹营第一扛把子

爱吃腐皮卷的巫玄

诱吻蔷薇

吉祥止止

救!被弹幕按头和学神谈恋爱!

我叫九安

我的夜店老板娘

第九行诗

矿脉之瞳

刘万平

都市兵王之暗流

阿译张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