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0章 营修西苑,孔府谈判(二),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三千纸,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西苑的重建计划则是另一番光景。

朱有建大笔一挥,在图纸上圈出规整的四方院落:

\"按养心殿的格局来,但不必贪大!\"

他的目光扫过标注着\"议事厅\"的前殿,又郑重其事地在图纸后方重重画了个圈,

\"寝宫要藏在最里头,清静些好。\"

轮到左右厢房时,笔尖顿了顿,难得露出几分柔和,

\"左厢做书房,右厢...给猫儿们搭些木架,再开几扇大窗,让它能晒太阳。\"

最后,他将图纸推给候在一旁的王承恩,漫不经心地摆摆手:

\"禁卫、女官的住处,还有你们的办公地,你们自行看着安排,别扰了朕清净就成。\"

烛光下,这位帝王的身影与满桌军事图纸相映,竟透出几分荒诞的反差——这边还在纠结战舰防护,那边已开始操心猫咪的日光浴。

朱有建捏着西苑的测绘图,眉头拧成了疙瘩。

图纸上蜿蜒的回廊、繁复的飞檐,还有那足有百亩之广的御花园与游船码头,像扎眼的墨迹刺痛他的眼睛。

\"照着乾清宫修?当这里是紫禁城分宫不成?\"

他烦躁地将图纸摔在案上,羊皮卷发出刺耳的哗啦声,

\"不过是个避暑落脚处,非要铺张成这样,金山银山也禁不起这般糟蹋!\"

若不是研究院需要大片土地搭建实验室、开辟试验田,他恨不能立刻扒了这些奢华建筑,把地皮全划进科研用场。

目光转向西南角,瀚湖粼粼波光仿佛在图纸上漾开。

三百亩的研究院选址正挨着湖畔,得天独厚的地利让他神色稍缓。

想象着民科团队在瀚湖之上搭建水利模型,竹筏载着仪器划破水面;

农科试验田里,新培育的稻种在风中摇曳生姿,他的指尖不自觉地叩击桌面,敲出轻快的节奏。

\"倒也算这西苑没白占地方。\"

他喃喃自语,眼中的不满渐渐化作期待,仿佛已看见那些改变大明命运的发明,从这片土地上破土而出。

朱有建站在舆图前,指尖随意划过西苑的位置,完全意识不到这片皇庄在后世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他对\"北大清华\"这些未来的名字毫无概念,只把八里庄当作大明重工轰鸣的熔炉,将日后清华大学的位置圈成轻工坊的摇篮。

目光又扫过如今尚显荒芜的土地,大手一挥,决定让禁卫与外卫像钉子般扎进日后\"北大\"所在的区域。

\"后妃?来这里做什么?\"

他嗤笑一声,随手将后宫名册推到一旁。

在他眼里,西苑不是供人消遣的行宫,而是撬动大明未来的支点。

于是,宫廷侍卫如铜墙铁壁般守在紫禁城,内卫外卫分出部分留守,唯有禁卫如影随形,跟着他开疆拓土。

至于庄卫,则被他拆成四份——重工坊需要他们守护钢铁巨兽,轻工坊离不了他们照看烟火营生,研究院得靠他们护卫智慧火种,就连西苑本身,也成了需要重兵把守的战略要地。

烛光将他的身影投在舆图上,恍若一尊正在重塑山河的剪影。

朱有建蹲在重工坊的试验场边,盯着窑炉里蒸腾的热气,眉头拧成了疙瘩。

新制的水泥块表面粗糙,裂痕如蛛网般蔓延,在他靴边堆成灰扑扑的小山。

\"这玩意儿看着结实,实则是个绣花枕头!\"

他踢开一块开裂的水泥砖,碎石迸溅间,鲁有林捧着陶碗匆匆赶来。

两人凑在满是灰渍的图纸前,鼻尖几乎要碰到墨迹——草木灰混着糯米浆的配方在纸上勾勾画画,末了朱有建重重落下一笔:

\"等番薯种遍北地,就用那淀粉来调,定要让这水泥服帖些!\"

转头望向研究院的工地,预制榫卯砖如积木般堆叠,条砖铺就的道路笔直延伸向远方。

朱有建摩挲着砖缝间凝结的水泥浆,忽然笑出声来:

\"有了这'凝固的泥浆',楼板都能提前做好,二层小楼指日可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京圈太子爷求我给他一个名分

止归西

九十年代拆迁户

天凉不是秋

女镖师的逆袭

紫萱丫

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

倪湾湾的书

听懂动物心声后,全世界毛绒绒集体红温

梅归隐

四姑娘变异了怎么破

霍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