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泓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当老方遇上新病,优质rb灌溉系统,张泓光,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这胃痛三年了,吃了半年逍遥散加味,怎么越来越严重?\"王总解开衬衫领口,露出泛红的舌苔,脉象弦数有力。岐大夫翻开《黄帝内经》:\"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您平日应酬多,烟酒过度,湿热蕴结胃脘,逍遥散疏肝健脾之剂,反而助纣为虐。\"
阿青凑近看处方:\"师傅用的是《温热论》的连朴饮加减!黄连清胃热,厚朴行气消胀...\"话未说完,诊室又涌进三位患者——白领林小姐闭经三月,面色萎黄;退休教师陈阿姨失眠多梦,口苦咽干;快递小哥小刘腹泻不止,四肢发凉。
四、一人一方的智慧
面对不同病症,岐大夫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诊疗思路:林小姐舌淡苔薄,尺脉沉细,属冲任虚寒,取《金匮》温经汤化裁;陈阿姨舌红苔黄,脉弦细数,用《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小刘舌淡胖、边有齿痕,投以《脾胃论》附子理中汤温补脾肾。
\"为何不都用现成的名方?\"围观的患者忍不住发问。岐大夫铺开《难经》:\"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诸位看看这四位,虽症状不同,但各有各的'神'。林小姐指甲苍白,是血虚之象;陈阿姨眼珠血丝密布,乃肝郁化火;小刘手指发凉,显是脾阳不足。\"
阿青突然顿悟:\"就像《内经》说的'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真正的辨证,是透过症状看到背后的病机本质!\"正说着,门外传来激烈争吵——济生堂的患者举着药方冲进来:\"红大夫说我是肝郁气滞,喝了药怎么胸闷更严重了?\"
五、传承与革新的对话
岐大夫接过药方,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柴胡疏肝散加味\"。再看患者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滑腻,脉象濡缓:\"您这是痰湿阻滞气机,非肝郁所致。柴胡虽能疏肝,但性升散,反而使痰湿上逆。\"随即开出《金匮》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以通为补。\"
围观的人群渐渐散去,阿青望着案头堆积的医书感慨:\"原来那些名方,就像工匠的工具,用得好是妙手回春,用不好就是刻舟求剑。\"岐大夫轻抚药柜上斑驳的木纹:\"《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温热论》的'卫气营血',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钥匙。但开锁的秘诀,永远藏在对患者的细致体察里。\"
暮色渐浓,岐仁堂的药香混着煎药的咕嘟声飘出窗棂。隔壁济生堂依旧灯火通明,排队的人群不减反增。但岐大夫知道,真正的中医传承,不在千人一方的效率,而在\"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的医者仁心。正如《黄帝内经》所言:\"非其人勿传,非其人勿授\",这传承千年的岐黄之术,终究要靠一代又一代真正懂它的人,在临床实践中焕发新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