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殿试
百越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1章 殿试,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百越春秋,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今日殿试,萧玉菱与萧世杰没来。
毕竟在皇宫大门外,他们两人身份不适合出现在这。
“公子,你是想问赵小姐吗?”元亮一副贼眉鼠眼,小声回应。
“我看你脑壳敲少了,连我都敢打趣了?”乔子寻突然板起脸来,抬手便要敲对方额头。
“公子,我错了。”书童连忙求饶。
“说。”
“晌午过一点,我们便对方过来了。”
“这么早?”
“赵小姐说,在院子无聊,便早早过来皇宫门口了。”
“知道了。”
乔子寻咧嘴一笑,不由将目光看向前方那道倩影。
对方虽然看起来冰冰冷冷,可是总能让他心底,感到一股无名暖意。
“公子,赵小姐对你真好。”书童呲着笑脸。
“难道......我对你不好了?”
乔子寻佯装不悦,抬脚踢在对方那屁股上。
哪家书童,敢这般跟自家主子说话?也就他性格好,待人温和,元亮偶尔才敢开下玩笑。
“嘿嘿!公子对我自然没得说。”书童捂着屁股,连忙逃跑。
“你给我等着,今日非得踢爆你屁股不可。”
科举考试落幕,乔子寻难得感到心情放松,迈开步伐与书童追逐起来。
十四岁参加县试,如今刚满二十岁。
几年光阴,基本都是在埋头苦读,如今顿感身体一下轻飘飘。
想要好好尽情舒畅一番。
“真是个呆子......”
赵诗艺见两人在跟前追逐,红润嘴角不禁微微扬起。
两人认识这些年,可是不曾见到对方,会有当下这一幕出现在她眼里。
也许对方,是想要释放一下天性吧。
“公子......公子,赵小姐刚才,好像笑了。”
“谁让你看她了?讨打!”
“我这不是给公子你看的么......”
“那也不行!”
乔子寻狠狠瞪了一眼自家书童。
“你们有完没完?天快黑了。”赵诗艺强忍笑意,淡淡看着呆子。
“嘿嘿,诗艺!”
“喊赵小姐。”
“我......我喊习惯了”
“那也不行。”
“可我,就想这般喊!”
“......”
......
“几位卿家,对这几份卷子怎么看?”
李政将手中卷子放下,随即看向边上几位大臣。
他将此次殿试卷子,大概看了一遍,心中或许已然有了答案。
边上站着之人,无不是朝中重臣,左丞相——杨志刚、右丞相——胡士林,还有翰林大学士——范启征。
以及六部官员、兵部、礼部、工部、刑部、户部、吏部主官。
李政挑选那几份卷子,当属此次殿试最为优秀。
“皇上,微臣觉得杨高闵此答卷,分析非常有道理,也适合我朝对外政策。”兵部主官率先站了出来。
“微臣我也觉得,考生杨高闵这答卷,非常不错。”礼部主官上前附和。
“考生杨高闵主和怀柔政策,很是贴切陛下仁政之心,这是微臣见解。”工部主官认真分析。
“陛下,这乔子寻身为读书人,却有一颗好战之心,哪怕文章写得再好,将来必会惹是生非。”刑部主官却对乔子寻那卷子,给出了自己评价。
杨志刚静静看着眼前一幕,心中很是满意。
六部之中,其中四部已经与他杨家,有着很深关系,岂有不帮他说话道理?
将来他儿子以状元身份,进入朝廷任职。
那么他杨家实力,只会有增无减,逐渐可以控制朝堂大半势力。
后宫有杨皇后,朝中有他杨家,将来李玄泰登基。
杨家实力,基本都能左右整个朝廷了。
“陛下,微臣倒是觉得,乔子寻这答卷有着可取之处。”户部主官略微沉思,缓缓开口。
“哦?柳爱卿且说说。”李政微微一笑。
刚才四部给出见解时候,他脸上是一点神色都没表现,此刻倒是来兴趣。
“敌人从没仁义可讲,我们又何必与他们讲仁义?一昧退让只会适得其反,微臣是这般认为。”
柳宗盛说话之时,不禁将目光看向,刚才说话的四部主官。
他可不愿巴结杨家,只想一心为朝廷,为万民。
每个朝代,有忠臣也有妄臣。
当下这一幕,便很好体现出来,哪怕有人一手遮天,也会有人逆流而上。
“柳大人此话,微臣甚是认同。”吏部主官拱手出言。
户部掌控天下百姓,吏部掌控大虞百官,这两部可是非常重要。
杨家一直想拉拢这两部,可始终未能如愿。
“嗯!你们说得都在理,我会好好考虑。”李政眼含深意,在几位朝廷重臣脸上扫过。
眼前这几人,到底有什么心思,他岂会不知?
若连这都不知道,怎能在这高高皇位上,稳坐了十多年?
帝皇之心,深不可测,岂是一般人能揣摩?
“左丞相,你可有见解?”
李政微笑着,将目光看向杨志刚。
他倒想知道,对方又是怎样看待自己儿子那卷子。
“微臣避嫌,不敢妄下评论。”
“但说无妨。”
“微臣当知陛下仁义,素来仁义治理天下。”
“呵呵!这便是你的答复么。”
李政微微一笑。
杨志刚提到仁义,不就是赞同了自己儿子那卷子,只是话语中带着隐晦而已。
“右丞相呢?”
随即,李政将目光看向胡士林。
对方儿子也参加了此次殿试,这还真是有趣呢。
只是不知这位右丞相,又是怎样回应这事,与杨志刚是否一样,为自己儿子说话。
“微臣觉得考生乔子寻策论,见解十分独到,臣亦是十分赞同。”
胡士林上前一步,略微沉思片刻,缓缓出言回应。
他倒是没为自己儿子说话,而是十分肯定了乔子寻那答卷。
“范大人呢?”李政看向一直默不作声的翰林大学士。
“微臣觉得,刚柔并进这话说得好,该刚时候便要强硬,该柔和之时,也适合采用柔和政策。”范启征话中,带着模棱两可。
但他口中词语,却是采用了乔子寻卷子上一词语。
“呵呵,你倒是打起了太极!”李政不置可否,轻笑起来。
“禀皇上!”德公公走了进来。
“什么事?”李政眉头一皱。
“杨庭坚,杨老求见。”
“哦?”
李政微微一笑,似乎早已经料到。
随即,他朝眼前几位重臣挥了挥手:“你们先回去吧!”
李政看着众大臣离去背影,双眼微微眯起:“将杨老带去御书房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