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暖阳栖檐,旧物牵情
杨门坤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1章 暖阳栖檐,旧物牵情,觉醒!我重新来过,万界全麻了!,杨门坤少,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百二十一章:暖阳栖檐,旧物牵情
一、檐下晒暖,蛛丝缠忆
柳家村的午后,阳光像融化的蜜糖,稠稠地淌在青石板路上。陈秋坐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背靠斑驳的树干,听着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像谁在耳边轻轻哼唱着古老的歌谣。树影在他身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随着风晃悠悠地动,晃得人眼皮发沉。
他解下剑鞘上的红头绳,在指尖绕了两圈。红绳的纤维有些粗糙,却带着阳光晒过的暖意,像握住了一小段被拉长的时光。昨夜在黑风谷沾的泥土,早已被溪水洗净,绳结处却还留着个小小的死结,是他匆忙系上时没留意的。陈秋耐心地解着结,指尖的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易碎的梦,忽然想起瑶瑶系红头绳时,总是把结打得又大又松,说这样方便解开。
“小姑娘家的心思。”他低声笑了笑,绳结终于松开,在指尖散开成一条完整的红线。这时,他才发现红绳的末端,缠着一缕极细的蛛丝,蛛丝上粘着片蒲公英的绒毛。想必是昨夜挂在灯笼上时,被蛛网悄悄缠上的,却一路跟着他穿过黑风谷,趟过小溪,来到这暖阳下的村庄。
陈秋把红绳重新系回剑鞘,这次打的结又小又牢。他望着远处田埂上劳作的身影,炊烟在他们头顶缓缓升起,与天上的流云纠缠在一起,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怀里的鹅卵石轻轻硌着肋骨,提醒着他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牵挂——瑶瑶的药粥熬好了吗?白衣女子的伤口换了药吗?老头念叨的碧螺春,该在哪个季节采摘?
风卷起槐树叶,落在他摊开的掌心。叶片上的脉络清晰如地图,仿佛能顺着纹路,找到通往所有牵挂之人的路。陈秋把树叶夹进乐谱里,与那片枫叶并排躺着,忽然觉得这些随手拾起的物件,早已不是简单的纪念品,而是串起时光的线,一头系着过往的温暖,一头牵着未来的期盼。
二、窗台置旧,尘光映心
村里的杂货店门口,摆着个掉了漆的木架,上面堆着些针头线脑、搪瓷碗、粗布帕子,都是些寻常人家用的物件。陈秋走过去时,老板娘正坐在小马扎上,眯着眼穿针引线,手里缝着个布老虎,老虎的耳朵耷拉着,却透着憨态可掬的模样。
“后生要点啥?”老板娘抬头笑问,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阳光,像两朵盛开的菊花。陈秋的目光落在木架角落,那里放着个缺了口的粗瓷茶壶,壶身的裂纹里嵌着些茶渍,与石台上的茶壶一模一样。他拿起茶壶,指尖触到冰凉的瓷面,仿佛能听见茶水沸腾的声响,看见老头捧着茶壶,在观星阁密道里说“等出去了,天天给你泡茶”。
“这个多少钱?”陈秋轻声问,老板娘摆摆手:“不值钱,拿去用吧。”她瞥见陈秋怀里露出的乐谱边角,又从针线篮里拿出个蓝布包,“装东西用的,看你这纸快散了。”蓝布包的针脚歪歪扭扭,却缝得格外结实,上面绣着朵不知名的小蓝花,像极了溪边见过的勿忘我。
陈秋接过布包,把乐谱、枫叶、琵琶弦一一放进去。蓝布的触感柔软而温暖,像是被无数双手摩挲过的旧物,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他忽然想起那间小院里的灶台,破庙里的棉袄,原来最动人的温暖,从来都藏在这些不起眼的寻常物件里,像墙角悄悄生长的青苔,沉默却倔强。
离开杂货店时,老板娘正把缝好的布老虎递给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女孩接过老虎,举着跑向田埂,发间的红头绳在阳光下划出道鲜亮的弧线,与他剑鞘上的红绳遥遥呼应。陈秋回头望了一眼,老板娘冲他挥挥手,布老虎的尾巴在风里轻轻摇晃,像在说“一路平安”。
三、井台汲水,桶响牵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