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卷 第11章 个人一等功,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六代机!,杆哥,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缺乏重火力的情况下,步兵分队攻击敌人建有地堡和永固式防御工事的阵地,只能使用炸药包进行抵近爆破,非常危险!</p>

李干的思维到底是不一样的,在他眼里,战士们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哪怕为此多消耗几吨弹药。</p>

今天和李干的谈话,张副部长感触良多,他离开军队系统多年,但作为老兵,他时刻关心着部队的发展。</p>

教训安猴基本没有悬念的了,剩下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打、怎样打。张副部长心想,得找以前的老战聊了聊了,把李干的新想法拿出来让他们研究研究,时间上还来得及。</p>

结束“不务正业”的一天,李干和吴强等人返回985厂。</p>

吴强一路上都在思索着给歼-7出口版配备哪一种航火这个问题。</p>

李干突然说,“吴工,你说,给歼七装一颗雷达,使其具备打空空导弹、空地导弹的能力,难不难?”</p>

吴强闻言,冷笑反问,“你说呢?”</p>

李干呵呵一笑,说,“我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金陵所不是搞出了多普勒雷达了吗?换了斯贝发动机后,机头直径增大了,装一具多普勒雷达不难。”</p>

“进气口呢?进气口不要了是吧?”吴强翻了翻白眼说,心想,你这个试飞员真是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说。</p>

李干理所当然地说,“机头进气改为机腹进气呗,又不是改不了。”</p>

吴强下意识地说,“那还是歼七吗?”</p>

李干反问,“一定要是歼七吗?”</p>

吴强猛然一愣,继而迷茫,然后若有所思——是啊,谁说一定要困在歼-7上?</p>

他猛地一惊,压着声音说,“李干,你什么意思,要和211厂的歼八竞争?”</p>

“为什么不可以?”李干再一次反问。</p>

吴强沉默了。</p>

985厂被压抑得太久了,以至于现在想都不敢想去和大哥级的211厂抢项目。</p>

就好比家中被长期压制的小辈,自卑成了习惯,理应吃剩菜剩饭,但凡有其他想法,那就是罪过。</p>

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的李干,完全站在过来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没有任何技术之外的顾虑。</p>

若是按照原先的历史轨迹发展,还要等好几年,宋文忠才能在第三代战斗机立项研讨会上提出10号工程,也就是著名的歼-10。</p>

李干要加速这一进程,让部队更早地用上先进的三代机,而不是让国家将宝贵的资源耗费在注定“定型即落后”的歼-8项目上。</p>

基于歼-7,利用出口这个项目做大幅改进,机身放大了,机头进气改为腹部进气,外形这块就差一个气动布局了!</p>

一点一点地谋划,待时机成熟,一鸣惊人!</p>

几天后,埃方草签了合同,确定采购985厂的歼-7改进型,首批36架,第二批36架,要求两年之内完成交付。</p>

985厂一万多名职工放鞭炮庆祝这一巨大的喜讯。</p>

这个订单完成后,足够全厂职工吃五年的。</p>

而初来乍到的试飞员李干,更是被全厂职工奉为最大功臣。</p>

同一天,三机部向985厂颁发了奖励,歼-7出口项目组立集体二等功,授予试飞员李干个人一等功,以表彰其在项目中做出的突出贡献!</p>

年仅23岁的一等功臣!</p>

很快,歼-7出口型被正式确定为歼-7e,采用双三角翼、前缘襟翼以及涡喷-13B型发动机的最新式歼-7诞生。</p>

985厂开足马力进行生产,而李干,成了最忙的人,因为每一架出厂的战机,都必须要完成一系列的试飞,才能交付用户。</p>

985厂只有他这么一个试飞员。</p>

得亏是相对简单的二代机,若是三代机,试飞项目更多,就算李干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天上飞,也跟不上生产进度。</p>

歼-7本身就是容易制造、容易维修的机型,当年苏联设计米格-21的时候,是按照消耗品理念来搞的,性能够用就好,不追求极致。</p>

哪怕是现在的歼-7e,其制造工艺也相对简单。</p>

结果就是,生产车间开足马力生产后,需要李干进行试飞的战机越来越多,都排满了露天停机坪了!</p>

李干一鼓作气,连轴转,不是在天上飞就是准备起飞,一连飞了整整二十五天!</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爷爷,我是重生,真不是鬼上身

滨城老三

借阴骨,阎王妻

最好的瓜

和天合下

粉子都

八零丈夫兼祧两房?我转身嫁军少

一朵花儿开

我的心动女邻居

火烧风

神印:小公主她又争又抢想当魔皇

是阿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