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郑森见秦王
静静的思考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3章 郑森见秦王,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静静的思考人生,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铜壶滴漏刚过卯时三刻,陈玄烨的身影已映在秦王府书房的和合窗上。他指尖捻着的琉球贡香青烟袅袅,在晨光中勾勒出诡异的蛇形。\"禀殿下,郑总督昨夜未归府邸。\"陈玄烨的声音像浸了冰水的绢帛,\"海天阁的暗桩报来,他与倭国商人密谈至三更。\"关火华正在把玩一枚倭国金小判,闻言突然用指甲刮过钱币上的菊花纹。刺耳的金属摩擦声中,他低笑道:\"二十年海上基业,终究舍不下啊。\"金小判被弹向半空,在晨曦中划出刺目的弧线,\"传诏,命郑森一月后进京面圣。\"
腊月十八的北京城飘着细雪,郑森在玄武门外勒马时,貂裘领口已积了层薄霜。这位二十出岁的青年将领不知道,此刻秦王府的暖阁里,关火华正看着案上的倭国绘卷,上面田川氏怀抱幼子的画像墨迹犹新。他突然转头对陈玄烨道:\"当年倭寇袭扰闽浙,就是这个年纪的郑芝龙,带着十八艘快船火烧平户港。\"
暖阁门开时,郑森铠甲上的雪片簌簌而落。他单膝跪地的姿势标准得挑不出毛病,唯有握刀的手背暴起青筋:\"末将愿为殿下效死!\"关火华亲手斟的武夷岩茶在青瓷盏中泛起金圈。\"听闻你精通倭语?\"郑森瞳孔骤缩,旋即以字正腔圆的官话回应:\"幼时随母学过些粗浅倭语。\"他解下腰间短剑双手奉上,\"此乃家父所赐,剑铭'尽忠报国'。\"
窗外传来冰凌断裂的脆响。关火华抚过剑鞘上\"崇祯十三年御赐\"的铭文,突然大笑:\"好个忠烈之后!\"他解下自己的蟠龙玉佩系在青年腰间,\"即日起,你便是禁军副都统。\"八百里加急的密函送到福建总督府时,郑芝龙正在擦拭那柄倭国战国名将立花宗茂赠予的胁差。信笺展开的刹那,刀尖在拇指划出细痕,血珠溅在\"禁军副都统\"四个朱砂字上。
\"好一招阳谋。\"郑芝龙望向北方的眼神晦暗不明。案头那封来自长崎的密信正静静燃烧,火舌吞没了\"岛津氏已备好二十艘铁甲船\"的字样。他忽然想起天启七年,自己带着两百艘战船接受招安时,当时还是信王的崇祯皇帝那句意味深长的\"海上长城\"。
紫禁城角楼的更鼓敲过三响,郑森在值房里反复擦拭新领的虎头腰牌。他不知道,此刻秦王正凝视着沙盘上标注\"福建水师\"的檀木战舰模型。
\"森儿啊......\"千里之外的闽江口,郑芝龙站在当年接受招安的礁石上,任凭浪花打湿官靴。潮声中好似传来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轮指,那是他安插在秦王府的歌姬开始弹奏的信号。
冬至大朝会上,关火华将一柄镶满南珠的倭刀赐予郑森。当青年将领跪接时,谁也没注意到秦王指尖在刀镡暗格处轻轻一按。那里面藏着足以让整支福建水师灰飞烟灭的布防图,此刻正随着郑森铿锵的誓言一起,永远留在了紫禁城。\"臣,万死不辞!\"
郑芝龙接到儿子亲笔家书那日,平户港的樱花突然在腊月绽放。老总督站在当年与田川氏初遇的回廊下,将信笺一点点撕碎。纸屑飘向海面时,二十艘伪装成商船的铁甲舰正升起血色战旗。
除夕夜的秦王府,关火华独自面对九州沙盘。他手中两枚棋子一黑一白,黑棋刻着\"郑\"字,白棋雕着\"岛津\"纹章。当更漏滴尽子时,他突然将两枚棋子同时掷入东海位置。\"该收网了。\"秦王抚过村正妖刀上新添的七道血槽,那是过去半月里潜入王府的忍者人数。窗外突然炸响的烟花照亮了他唇边的冷笑,也照亮了案头那封刚用火漆封好的密旨——上面\"福建水师提督换将\"八个字,墨迹还未干透。
正月十五的闽江口,郑芝龙望着北方的烟火,手中倭国进贡的琉璃杯突然炸裂。几乎同时,京城方向的官道上烟尘大作,八百里加急的驿马正送来改变东海命运的诏书。而在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二十艘悬挂岛津家纹的战船,突然调转炮口对准了同行的郑家水师。\"报——!\"亲兵跌跌撞撞冲进大堂,\"少将军...少将军在京城领了征夷大将军印!\"郑芝龙怔怔望着掌心被琉璃割出的血痕,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倭国老僧的谶语:\"龙困浅滩日,虎噬亲骨时\"。此刻,遥远京城的郑森正跪在太庙前,接过那柄注定要染上至亲鲜血的尚方宝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