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他比朕强!
笨笨的古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1章 他比朕强!,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笨笨的古月,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苏州农户为了反抗官府强征番薯种,一把火烧了知府衙门,领头的老农被当场打死,尸体吊在城门上示众。</p>
“杨怀贞。”</p>
李承乾的声音比殿外的雨还冷,</p>
“苏州知府王敬,是你去年举荐的吧?”</p>
杨怀贞猛地出列,直接跪倒在了地上,声音颤抖的回道:</p>
“陛下,王敬任上三年,番薯推广政绩全国第一,臣......”</p>
“政绩?”</p>
李承乾突然笑了,把奏报扔到了他的脸上,</p>
“用百姓的骨头堆起来的政绩?</p>
王敬为了凑齐十万斤番薯种,让兵丁闯进农家,连留着过冬的种薯都抢,这也是你教他的?”</p>
奏报散落一地,其中一张飘到了英国公李绩脚边。</p>
上面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番薯,旁边用血写着“官逼民反”。</p>
李绩弯腰捡起,指尖在血字上捻了捻,突然咳嗽了起来:</p>
“陛下息怒,苏州之事......或有误会。”</p>
“误会?”</p>
偏殿的珠帘突然被掀开,李世民拄着拐杖站在那里,玄色常服下摆沾着泥点,</p>
“朕刚从大理寺过来,苏州送来的卷宗里,有七具孩童尸体,肚子里全是树皮。</p>
这也是误会?”</p>
殿内瞬间死寂,只有雨点敲打着琉璃瓦的声响。</p>
杨怀贞的额头抵在金砖上,血珠顺着眉骨往下淌:</p>
“臣失察,请陛下治罪。”</p>
“治罪?”</p>
李承乾突然踹翻案几,恨铁不成钢的看着他,</p>
“去年朕就说过,推广番薯要循循善诱,谁让你们强逼百姓?!”</p>
李绩突然抬头,破天荒的开口求情道:</p>
“陛下!如今北疆军粮告急,苏州若不能按时上缴番薯,玄甲军就要断粮!</p>
王敬虽急功近利,却也是为了军国大事!”</p>
“军国大事就该拿百姓填肚子?”</p>
一个清朗的声音突然从殿外传来。</p>
众人回头,只见个穿青色官袍的年轻御史捧着笏板,踩着雨水走进来。</p>
他叫马周,是去年的新科进士,因弹劾吏部侍郎被降职,今日却敢在太极殿直言。</p>
“马周!你敢以下犯上!”李绩怒喝道。</p>
马周却径直走到殿中,将一份卷宗举过头顶:</p>
“陛下请看!</p>
苏州各县上报的番薯产量,比实际多报了三成!</p>
王敬将虚报的部分折成白银,一半送进了英国公府,一半......”</p>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杨怀贞:</p>
“一半送到了杨大人的亲卫营。”</p>
杨怀贞的脸瞬间煞白,刚要辩解,李承乾却突然抬手:</p>
“把卷宗给朕。”</p>
卷宗里夹着张账册,上面的墨迹还没干透,记录着某月某日“送英国公府番薯百石,折银五十两”。</p>
最扎眼的是页脚的朱批,是李绩的管家写的“已收”。</p>
“好啊。”</p>
李承乾笑了,笑的特别冰冷,</p>
“朕的番薯,成了你们中饱私囊的工具?”</p>
李绩没有丝毫的害怕,而是看着李承乾说道:</p>
“陛下,那些钱末将没有要一分。”</p>
李承乾和李世民诧异的看向了李绩。</p>
“钱都去哪了?”</p>
“陛下,这些年大唐的边军死伤无数,很多兄弟的家中只剩下了幼小的孩子,末将将这些孩子全部养了起来,大概有700多人,钱全部用在了这些孩子的身上。”</p>
李承乾和李世民露出了恍然之色。</p>
“李绩的事情就不说了,杨怀贞你呢?”</p>
李承乾不再提李绩的事情,而是看向了杨怀贞。</p>
他是可以容忍杨怀贞贪污,可是他不能容忍杨怀贞贪老百姓的钱。</p>
“陛下......微臣不知......”</p>
杨怀贞此时很是郁闷,他只是收下了王敬的孝敬,可是根本不知道他做的这些混账事情。</p>
“不知?”</p>
李世民捡起拐杖,狠狠砸在账册上,</p>
“去年青州大旱,你府里的粮仓却堆着三千石番薯,这也是不知?”</p>
马周突然又开口说道:</p>
“陛下,还有更可怕的。</p>
王敬为了凑数,竟让人把番薯藤碾碎,掺进军粮里充数。</p>
玄甲军吃了这种粮,已经有三百人上吐下泻,连弓都拉不开了!”</p>
“反了!”</p>
李承乾抽出定唐刀劈在了龙椅扶手上,</p>
“传朕旨意,王敬革职下狱,苏州所有虚报的番薯,由杨怀贞家产抵充!</p>
马周,你代朕去苏州,告诉百姓们,今年的番薯税全免!”</p>
马周刚要领旨,李绩突然抓住他的衣袖,老眼里迸出血丝:</p>
“马御史!你可知此举会动摇北疆军心?”</p>
“军心若靠欺压百姓来维持,留着也没用!”</p>
马周甩开他的手,转身就走了出去。</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