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大唐的未来
笨笨的古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9章 大唐的未来,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笨笨的古月,深夜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唐的未来
李福看着乱成一团的人群,突然想起李绩的话:</p>
“治乱象,先抓源头。”</p>
他转向李禄说道:</p>
“去把替考的考生和韦尚书的侄子带来,当众对质。”</p>
又对孔颖达说道,</p>
“请孔博士重审落榜试卷,凡有真才实学的,不论出身,一律补录。”</p>
李绩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捋着胡须点头说道:</p>
“两位殿下做得对。</p>
科场如战场,容不得半点徇私。”</p>
三日后,放榜的黄纸重新贴了出来,崔明的名字赫然在列。</p>
韦挺被削职为民,替考的考生杖责四十,流放岭南。</p>
百姓们围在榜前,看着那些寒门士子的名字,突然爆发出欢呼声。</p>
自贞观以来,寒门入仕虽有先例,却从未像这次这样,来得如此痛快。</p>
李承乾在太极殿听着奏报,嘴角露出笑意。</p>
长孙无垢递过杯茶:</p>
“看来李绩没白教,一个敢查舞弊,一个敢抓赃,倒有你当年的影子。”</p>
“只是......”</p>
李承乾望着窗外,</p>
“山东士族怕是要不满了。”</p>
“不满也得忍着。”</p>
长孙无垢放下茶杯,</p>
“水太清则无鱼,但水太浑,鱼也活不成。</p>
让他们知道,这大唐的官,不是谁都能买的。”</p>
科场的风波还没平息,雁门关的八百里加急就闯进了长安。</p>
李承乾展开血书,手指猛地攥紧。</p>
突厥可汗默啜亲率三万骑兵,攻破了三座烽燧,守将战死,粮草被劫,残兵正退往云州。</p>
“陛下!”</p>
程咬金提着狼牙棒闯进宫,</p>
“臣请战!带玄甲军去撕了默啜那厮!”</p>
李靖跟着出列,苍老的脸上满是凝重:</p>
“默啜是突厥的新可汗,比当年的颉利更狡猾。</p>
他这次突袭,怕是冲着新科进士来的。</p>
想趁我朝文官掌权,搅乱边境。”</p>
李承乾看向李福和李禄:</p>
“你们怎么看?”</p>
李福上前一步:</p>
“儿臣以为,当先派使者去谈判,稳住突厥,同时急调云州府兵增援雁门关。</p>
科场新录的考生里,有几个熟悉边情的,可以派去协助筹粮。”</p>
“谈判?”</p>
李禄立刻反驳道,</p>
“突厥人向来是喂不饱的狼!</p>
去年刚给了他们三千匹绢,今年就敢来抢!</p>
儿臣请去军营历练,跟外公一起出征!”</p>
朝堂上再次分成两派。</p>
文官们支持李福的“稳”,说边境刚秋收,不宜开战。</p>
武将们拥护李禄的“打”,骂文官是纸上谈兵,忘了当年突厥打到渭水的耻辱。</p>
李承乾没说话,目光落在李绩身上。</p>
李绩出列说道:</p>
“陛下,可分两步走。</p>
让李福殿下主持粮草调度,确保云州不缺粮。</p>
让李禄殿下随老臣去雁门关前线,看看突厥人的刀是不是真的硬。”</p>
“老狐狸!”</p>
程咬金在心里骂了句,却不得不承认这主意好。</p>
既给了文官面子,又让武将能扬威。</p>
李禄跟着李绩出征的那天,李福亲自去城门口送行。</p>
他递给弟弟一个锦囊:</p>
“这里面是崔明画的雁门关地形图,他祖上是守将,对地形熟。”</p>
李禄接过锦囊,塞进怀里:</p>
“哥,你等着,我定斩默啜的首级回来!”</p>
“别逞强。”</p>
李福拍了拍他的肩膀,</p>
“师父说过,用兵之道,在智不在勇。”</p>
队伍出发时,李绩回头望了眼长安,突然对李禄说道:</p>
“知道陛下为什么让你跟着老臣吗?</p>
不是让你去杀人,是让你看看,边关的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p>
雁门关的城墙在暮色中像条黑色的巨蟒。</p>
李禄跟着李绩登上城楼,看见关外的草原上,突厥骑兵正在焚烧村庄,浓烟滚滚,隐约能听到妇孺的哭喊。</p>
“那就是默啜的‘功业’。”</p>
李绩指着火光,</p>
“你觉得该打吗?”</p>
李禄的手按在腰间的佩刀上,脸上都是怒意。</p>
“该打!但不是蛮打。”</p>
他突然想起李福给的地形图,</p>
“师父,您看这处山谷。”</p>
他指着地图上的“野狼谷”,那里两侧是悬崖,只有一条窄路通往突厥的粮仓。</p>
李绩眼睛一亮:</p>
“好小子,有你祖父当年的眼光!”</p>
长安的粮草刚运到云州,就出了岔子。</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